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中游东坡
木莲花下竹枝歌,欢意不多感慨多。
更恐它年有遗恨,晓来冲雨上东坡。
白话文翻译:
在木莲花下唱着竹枝歌,快乐的情绪不多,感慨却很多。
更担心明年会有遗憾,清晨在雨中登上东坡。
注释:
字词注释:
- 木莲花: 一种花卉,象征美好与纯洁。
- 竹枝歌: 竹枝歌是一种流行的民间歌曲,表现轻松愉快的情绪。
- 欢意不多: 欢乐的情绪并不多。
- 感慨多: 感伤的情绪却很多。
- 遗恨: 留下的遗憾。
- 晓来: 清晨来临。
- 冲雨: 在雨中。
典故解析:
“东坡”指的是苏东坡,苏轼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其生活与创作常与东坡相关,诗人在此处提及东坡,可能表达对苏轼的敬仰或对自己身世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文学家。他一生多次参加科举,屡试不中,后为官,经历了南宋的兴亡。陆游的诗歌风格以豪放、清新而著称,常表现出强烈的家国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南宋衰落之时,诗人感慨颇多,尤其是在雨中游东坡时,看到木莲花和竹枝歌,心中难免生出对往昔的怀念与对未来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雨中游东坡》是陆游在游览东坡时写下的感慨之作,诗的开头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富有情趣的场景:木莲花下,轻声吟唱竹枝歌,诗人试图通过这些美好的元素去掩盖心中沉重的情感。然而,欢愉的情感并不多,反而感慨频频。诗人通过对比,突显了自己的内心挣扎和对人生的思索。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于未来可能产生的遗憾的担忧,暗示了对人生无常的感叹。这种情感的转折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透出一种对过往生命的追忆与对未来命运的无奈。
最后,诗人在清晨的雨中登上东坡,象征着他对理想和信念的追求,尽管身处逆境,内心依然怀着一份坚韧与执着。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景象和深邃的情感交织,形成了一个极具艺术感染力的画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木莲花下竹枝歌: 描述一种宁静的氛围,诗人在花下吟唱,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
- 欢意不多感慨多: 表达了虽然环境美好,但心中却有许多感慨,暗示内心的忧伤。
- 更恐它年有遗恨: 诗人在担忧未来可能留有的遗憾,预示着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晓来冲雨上东坡: 在雨中踏上东坡,象征着追寻理想与信念,尽管外在环境艰难。
修辞手法:
- 对比: 诗中通过“欢意不多”和“感慨多”的对比,突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复杂情感。
- 意象: “木莲花”和“竹枝歌”构成了生动的自然意象,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理想的坚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木莲花: 象征美好与希望。
- 竹枝歌: 代表轻松愉快的情绪。
- 东坡: 代表理想与追求,体现了诗人对苏轼的敬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写这首诗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快乐 B. 感慨 C. 忧愁 -
“木莲花”和“竹枝歌”分别象征什么?
A. 美好与希望 B. 忧伤与痛苦 C. 失落与遗憾 -
诗人在文中提到的“东坡”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欧阳修 B. 苏轼 C. 陆游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东坡引》:表达对理想和生活的思考。
- 杜甫的《登高》:同样表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对比:
- 陆游与苏轼的作品皆在描写自然与人生,但陆游的诗更显感慨与忧虑,而苏轼的则多了几分洒脱与豁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