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 舟行》

时间: 2025-01-24 10:06:06

云重压蓬低,沙积阑篙住。

雨后山光绿不分,送入天边去。

岸阔见长芦,村远惟疏树。

薄暮渔人泛艇归,泊向荒烟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云重压蓬低,沙积阑篙住。
雨后山光绿不分,送入天边去。
岸阔见长芦,村远惟疏树。
薄暮渔人泛艇归,泊向荒烟际。

白话文翻译:

云层沉重地压在低矮的蓬草上,沙子堆积在了船桨的旁边无法划动。雨后的山色绿得分不清楚,似乎要送到天边去。岸边宽阔可以看到长长的芦苇,村庄遥远只有稀疏的树木。薄暮时分,渔人划着小艇归来,停靠在荒烟的边际。

注释:

  • :指一种低矮的草丛。
  • 阑篙:指船桨。
  • 雨后山光:指雨后山景的色彩。
  • 长芦:指长长的芦苇。
  • 疏树:指稀疏的树木。
  • 薄暮:指黄昏时分。
  • 泛艇归:指划船回家。

典故解析:

  • 此诗没有特定的典故,但描绘的是自然景色和渔人生活的场景,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陶淑,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农村生活,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文情怀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次舟行归来的途中,诗人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美丽,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眷恋和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诗歌鉴赏:

《卜算子 舟行》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与渔人生活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开篇以“云重压蓬低”引入,描绘出一种压抑而宁静的气氛,仿佛在提醒读者仔细观察周围的环境。接着“沙积阑篙住”则让人感受到舟行的停滞,似乎在描绘一种无奈的情境。

“雨后山光绿不分”一句,诗人通过雨后的清新景象,展现出山水的生机与活力,传达出一种自然与生命的交融感。这里的“送入天边去”则更进一步,暗示着自然景观的无尽延展,仿佛是对美好时光的向往与追求。

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岸阔见长芦,村远惟疏树”描绘出了一幅宁静的乡村画面,给人一种开阔而悠远的感觉。而最后一句“薄暮渔人泛艇归”,则是整首诗的高潮,渔人归来,象征着一天的结束,生活的平静与安宁在此刻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整首诗在用词上简练而富有情感,意象丰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云重压蓬低:描绘了天空阴云密布的情形,给人一种压迫感。
  2. 沙积阑篙住:表现舟行的停滞,渔人无奈的心情。
  3. 雨后山光绿不分:展现雨后清新的自然景色,生机勃勃。
  4. 送入天边去:表达自然景色的延展性,似乎无尽。
  5. 岸阔见长芦:描绘宽广的岸边与长芦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感。
  6. 村远惟疏树:远处的村庄和稀疏的树木,体现人烟稀少的宁静。
  7. 薄暮渔人泛艇归:描绘渔人在黄昏归来的情景,生活气息浓厚。
  8. 泊向荒烟际:渔人停靠在荒烟的边际,增添了一种苍凉感。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隐喻诗人的情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增强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岸阔见长芦,村远惟疏树”,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表现自然之美与渔人生活的宁静,反映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天气的变化和情绪的压抑。
  • :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沉重。
  • 雨后山光:象征着生命的重新开始与希望。
  • 长芦:代表着乡村的宁静与自然的纯净。
  • 薄暮:象征着一天的结束与生活的平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云重压蓬低”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
    A. 轻松愉快
    B. 压抑沉重
    C. 兴奋激动

  2. “薄暮渔人泛艇归”中的“薄暮”指的是什么时间?
    A. 早晨
    B. 中午
    C. 黄昏

  3. 全诗的主题主要围绕哪个方面?
    A. 城市生活
    B. 自然景色与乡村生活
    C. 战争与冲突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 陶淑《卜算子 舟行》李白《早发白帝城》,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陶淑更强调乡村的宁静与生活的细腻,而李白则更注重壮丽的山水景观与个人的豪情壮志。两者在情感表达上有所不同,前者更具抒情性,后者则表现了豪迈的气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