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忆菊,效白石道人梅花八咏 其八》
时间: 2025-01-22 07:21: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骇绿与纷红,时样矜新格。
都是渊明未见花,荒径无颜色。
锦障列牙签,一一嘉名锡。
强把孤芳当牡丹,冷客嗤今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色彩鲜艳的花朵和新颖的样式,然而它们都不是陶渊明所见的花,荒凉的小路上没有任何颜色。华丽的装饰像是排列的牙签,一一获得赞美的名字。作者强行把孤傲的花朵当作牡丹,冷漠的客人嘲笑如今的热闹。
注释:
- 骇绿:形容颜色鲜艳的绿色。
- 纷红:形容红色花朵纷繁多彩。
- 渊明:指陶渊明,东晋诗人,以隐逸生活和田园诗著称。
- 荒径:荒凉的小路。
- 锦障:华丽的装饰。
- 牙签:形容装饰物细长而尖锐。
- 嘉名:美好的名字。
- 孤芳:孤独的花朵,多指不合群的优秀事物。
- 牡丹:象征富贵和美丽的花朵。
- 冷客:冷漠的旁观者。
典故解析:
陶渊明(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隐士和诗人。他的诗歌多描绘田园生活,抒发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本诗提到的“渊明未见花”暗示了作者对陶渊明理想的田园生活的追求与渴望,同时也以此作为对当代繁华的反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夏孙桐,清代诗人,风格多样,擅长咏物,常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在清代,社会风气逐渐浮华,诗人通过对比陶渊明的隐逸与当时社会的繁华,表达对当代风气的批判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对色彩鲜艳的花朵与陶渊明隐逸生活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当代社会浮华的批判。诗的开头“骇绿与纷红”以鲜艳的色彩吸引读者,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对这种繁华的质疑,指出这些花朵并未得到真正的欣赏与认同,反而显得空洞。诗中提到“荒径无颜色”,暗示了内心的孤独与对真情的渴望。
作者借用“锦障列牙签”的比喻,形象地表现出那种华而不实的装饰与炫耀,传递出一种对当下社会风气的讽刺。后面提到的“强把孤芳当牡丹”则反映出诗人对自身孤独的自省。尽管孤傲的花朵并不被众人所理解,诗人却仍然试图将其视作珍贵的存在,这种矛盾的情感为整首诗增添了深度。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层次感,通过细腻的描绘与生动的意象,将诗人的情感与思想传递给读者。它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内心深处的反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骇绿与纷红,时样矜新格”:描述色彩鲜艳的花朵,显示出当代的浮华。
- “都是渊明未见花,荒径无颜色”:强调这些花朵并不是真正的美,与陶渊明的淡泊相比,显得苍白无力。
- “锦障列牙签,一一嘉名锡”:用细致的比喻表现出那些华丽装饰的空虚。
- “强把孤芳当牡丹,冷客嗤今热”:表达了孤独的花朵与当下热闹的对比,反映出诗人的无奈与愤懑。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华丽的装饰比作“牙签”,暗示其脆弱与空洞。
- 对仗:如“骇绿与纷红”,通过对称增强诗的韵律感。
- 反讽:通过对比陶渊明的理想生活与现实的浮华,展现社会的虚伪。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当代社会浮华的反思与对内心孤独的叹息,诗人渴望回归简单真实的生活。
意象分析:
- 骇绿与纷红:象征当代社会的繁华与浮躁。
- 荒径无颜色:代表孤独与内心的空虚。
- 孤芳:象征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的品格。
- 牡丹:象征世俗的美与富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骇绿与纷红”主要指什么?
- A. 绿色植物
- B. 鲜艳的花朵
- C. 田园风光
-
“荒径无颜色”意味着什么?
- A. 小路上花草繁茂
- B. 小路上没有色彩,暗示孤独
- C. 小路上有很多人
-
作者借用陶渊明的形象,其目的是?
- A. 赞美陶渊明
- B. 批判当代的浮华
- C. 描述田园生活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夏孙桐的《忆菊》与陶渊明的《饮酒》都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但前者更倾向于对社会现象的批判,而后者则更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陶渊明与田园诗》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