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 乞食之人,讵敢以咏桑间濮上之篇,然亦有某姓处子,即而复离者,予悲不自胜,为填卜算子词云》

时间: 2024-10-17 10:34:53

我画赛秋蛇,君画寻春字。

共看飞云隔一天,寻出离离句。

几度误佳期,却把佳期记。

客里寒梅又落花,楼外丝丝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乞食之人,讵敢以咏桑间濮上之篇,然亦有某姓处子,即而复离者,予悲不自胜,为填卜算子词云: 我画赛秋蛇,君画寻春字。共看飞云隔一天,寻出离离句。几度误佳期,却把佳期记。客里寒梅又落花,楼外丝丝雨。


白话文翻译:

乞讨的人,怎敢吟咏《桑间濮上》的诗篇?然而,也有某个姓氏的女子,最终又与我分离,我悲伤不已,因此作了这首《卜算子》: 我画的是秋蛇,你画的是寻春的字。我们共同欣赏那飞云隔着天空,寻找那离离的句子。几度错过佳期,却又把佳期铭记。客居他乡,寒梅又落花,楼外细雨纷纷。


注释:

  • 乞食之人:指乞讨的人,表示自身处境卑微。
  • 咏桑间濮上之篇:指古代诗歌《桑间濮上》,这里指诗人所写的高雅作品。
  • 离离句:离愁别绪的句子。
  • 佳期:美好的时光或约定的日子。
  • 寒梅:指冬末春初时盛开的梅花,象征孤独与坚韧。
  • 丝丝雨:细细的雨,营造出凄凉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子瑜,现代诗人,以其独特的风格与情感表达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交织,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这首《卜算子》是作者在经历某段失落的感情后所作,表达了对离别的哀伤与思念。诗中借用自然景象,映射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卜算子》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表达,将个人的孤独与失落感传递给读者。诗的开头便以“乞食之人”自谦,表明自身的卑微与无奈,接着提到某姓女子的离去,使得情感更加浓烈。作者运用“画赛秋蛇”和“寻春字”的对比,展现出秋冬与春夏之间的季节更替,暗示着时光流逝与情感的变化。

“共看飞云隔一天,寻出离离句”,描绘出两人共同欣赏的场景,然而这种美好却因离别而变得无比悲伤,令人心痛。接下来的几句“几度误佳期,却把佳期记”,更是流露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追悔,表现出一种无奈的情感。

最后,“客里寒梅又落花,楼外丝丝雨”则以自然景象作结,寒梅在冬末春初时的凋零,象征着孤独与失落,而细雨则增添了诗的愁苦气氛。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深刻的思考与感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乞食之人,讵敢以咏桑间濮上之篇”:自谦之语,表明自身不配吟咏高雅之作。
  • “然亦有某姓处子,即而复离者”:提到一位女子的离去,表达对她的思念。
  • “我画赛秋蛇,君画寻春字”:用画作比喻,展现两种不同的情感状态。
  • “共看飞云隔一天,寻出离离句”:共同的美好回忆与现实的隔阂。
  • “几度误佳期,却把佳期记”:对错过的美好时光的追忆。
  • “客里寒梅又落花,楼外丝丝雨”:自然景象的描写,增添了诗的愁苦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我画赛秋蛇,君画寻春字”,将个人情感与季节变化结合。
  • 对仗:“共看飞云隔一天,寻出离离句”,展示诗句的韵律感。
  • 拟人:“寒梅又落花”,赋予自然景象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于离别的哀伤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透过自然意象的描绘,传达出孤独与无奈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蛇: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无情。
  • 寻春字:代表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 寒梅:象征孤独与坚韧,反映内心的孤寂。
  • 丝丝雨:细雨营造出忧伤的氛围,象征思念与愁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乞食之人”主要表现了什么? A. 自谦
    B. 自夸
    C. 幽默

  2. 诗中的“寒梅”象征着什么? A. 温暖
    B. 孤独与坚韧
    C. 喜悦

  3. “楼外丝丝雨”的作用是什么? A. 增添欢乐
    B. 营造忧伤氛围
    C. 表达宁静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李之仪
  • 《离骚》- 屈原

诗词对比:
可以将郑子瑜的这首《卜算子》与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进行对比,两者都涉及离别与思念的主题,但在情感表达上各有特色。郑子瑜的诗更倾向于描绘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而李之仪则展现了对故土的思念与情感的寄托。通过对比,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两位诗人的情感表达与艺术风格的不同。


参考资料:

  • 《中国现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