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卜算子 书怀
作者: 袁绶 〔清代〕
秋似有心来,雁竟无书至。
独自凭栏忆旧游,越恁添离思。
疏雨滴梧桐,淡月明幽砌。
一片蛩声和笛声,不许愁人睡。
白话文翻译:
秋天似乎有意而来,但大雁却没有带来任何音信。我独自倚靠在栏杆上,回忆起往日的游玩时光,更加加重了思念之情。细雨淅淅落在梧桐树上,淡淡的月光照亮了幽静的小路。那一阵阵蟋蟀的鸣叫和笛声交织在一起,让人无法入睡,愁绪更添。
注释:
- 卜算子: 一种词牌名,常用于写情感、抒怀的诗词。
- 有心来: 指秋天的到来是有意而为,似乎在召唤。
- 无书至: 意指没有音信,表达思念之苦。
- 凭栏: 靠着栏杆,常用作思念的姿态。
- 旧游: 指过去的游玩经历,充满了怀旧之情。
- 疏雨: 细雨,给人一种淅沥的感觉。
- 幽砌: 指幽静的石阶,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蛩声: 蟋蟀的鸣叫声,常与秋天联系在一起。
- 笛声: 竹笛的声音,增添了诗的意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绶(1683-1759),清代诗人,字子彬,号澄怀,擅长诗词,尤其是词。袁绶的诗词往往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境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秋季,正是思乡之情加深的时节。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自己对往日友人的思念与孤独感。
诗歌鉴赏:
袁绶的《卜算子 书怀》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抒发了深刻的思念之情。诗的开头“秋似有心来,雁竟无书至”,通过秋天与大雁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以及对友人的渴望。虽然秋天带着丰收的气息,但大雁却未能传递任何音信,增添了诗人心中的孤寂。
“独自凭栏忆旧游,越恁添离思”一联更是通过回忆往事,使离愁更加深重。此句中“凭栏”意象的使用,表现出诗人孤独的情境,也让人感受到那种无奈与忧伤。接下来的“疏雨滴梧桐,淡月明幽砌”,则通过细雨与月光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凄凉的氛围。
最后一句“一片蛩声和笛声,不许愁人睡”,将情感推向高潮。蟋蟀和笛声交织,形成一种催眠般的意境,却又不让人安眠,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愁苦,也展现了秋夜的幽美与萧瑟。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孤独的感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似有心来,雁竟无书至: 秋天的到来似乎是有意的,但大雁却没有带来任何消息,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渴望与失落。
-
独自凭栏忆旧游,越恁添离思: 诗人独自倚靠在栏杆上,回忆起过去的游玩时光,愈发加深了思念之情。
-
疏雨滴梧桐,淡月明幽砌: 细雨落在梧桐树上,淡淡的月光照亮了幽静的石阶,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秋意浓厚的氛围。
-
一片蛩声和笛声,不许愁人睡: 蟋蟀的鸣叫声与笛声交织,形成一种和谐却又令人无法安眠的氛围,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愁苦。
修辞手法:
- 拟人: “秋似有心来”,赋予秋天以情感,使其更具人性化。
- 对仗: “疏雨滴梧桐,淡月明幽砌”,对称工整,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秋季带来的孤独感,以自然景象反映内心情绪,体现了深厚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 象征思念与孤独。
- 雁: 代表远方的友人,寄托着希望与消息。
- 梧桐: 典型的秋季树木,常与离愁相联系。
- 月: 象征清冷与孤独,映衬诗人的心境。
- 蛩声与笛声: 交织的声音,象征着忧愁和思念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季节是什么?
- A. 春
- B. 秋
- C. 夏
- D. 冬
-
诗人回忆的是什么?
- A. 旧游
- B. 新知
- C. 家乡
- D. 未来
-
“疏雨滴梧桐”中的“疏雨”是指什么?
- A. 大雨
- B. 细雨
- C. 雷雨
- D. 暴雨
答案: 1.B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袁绶的《卜算子 书怀》和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现了思念之情,但袁绶更侧重于秋天的景象与内心的孤寂,而李清照则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意象展示出女性的柔情与思念。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袁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