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

时间: 2025-01-22 02:53:51

月色荡江漘,缥缈金波静。

动我苍凉海上思,悄悄忧心警。

灿烂仰繁星,宇宙时空永。

今古悠悠入我怀,久立风裳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色荡江漘,缥缈金波静。
动我苍凉海上思,悄悄忧心警。
灿烂仰繁星,宇宙时空永。
今古悠悠入我怀,久立风裳定。

白话文翻译:

月光在江水上荡漾,金色的波纹静悄悄的。
激起我对海上孤独的思绪,心中隐隐忧虑警觉。
灿烂的星星在头顶闪烁,宇宙的时空是永恒的。
今古的种种思绪涌入我的心怀,我在风中静静地伫立。

注释:

  • :摇动、波动,这里形容水面在月光照耀下的摇曳。
  • 江漘:江水与漘(即微波)的结合,描绘出宁静的水面。
  • 苍凉:形容心情孤独、悲凉。
  • :警觉、警惕,暗示心中忧虑。
  • 灿烂:光辉耀眼,这里形容星星的明亮。
  •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这里指今古的回忆。
  • 风裳:风的衣裳,形容在风中静立的状态。

典故解析:

本诗中使用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结合,反映了作者对时空的思考以及对人生的感悟。月亮、江水、星辰等元素常常在古诗中出现,象征着孤独、思念和哲理。例如,月亮在古诗中常常与思乡联系在一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永正,生于当代,擅长古典诗词创作,作品常透出哲思与人生感悟,风格清新、典雅。

创作背景:此诗写作于一个静谧的夜晚,月光照耀下的江面引发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思考,反映了他对生命、宇宙及人类存在的深刻思索。

诗歌鉴赏:

这首《卜算子》充满了对宇宙无尽和人生孤独的思考。开篇的“月色荡江漘,缥缈金波静”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景,月光洒在江面上,金色的波纹轻轻荡漾,仿佛在传达一种宁静却又深邃的气氛。然而,随着“动我苍凉海上思”一句,诗人将这份宁静与内心的孤独感结合在一起,展现出心灵的复杂与矛盾。

“灿烂仰繁星”一句则带出一种辽阔的宇宙观,星辰的璀璨象征着无限的可能与希望,但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渺小与无奈。“今古悠悠入我怀,久立风裳定”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哲学思考,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广袤让他感受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联系,最终在风中静立,心如止水。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孤独的感悟,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艺术美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月色荡江漘”:月光在江面上摇曳,营造出一种柔和的美感。
    • “缥缈金波静”:金色的波纹轻柔而宁静,进一步增强了夜的静谧。
    • “动我苍凉海上思”:月色激起了诗人对海上孤独的思考,内心深处的情感涌动。
    • “悄悄忧心警”:心中隐隐有忧虑,暗示对生活的警醒与思考。
    • “灿烂仰繁星”:仰望璀璨的星空,象征着诗人对宇宙广袤的敬畏。
    • “宇宙时空永”:宇宙和时间的永恒,传达出一种哲理思考。
    • “今古悠悠入我怀”:今古的感悟交织在心中,体现了诗人对时间的思考。
    • “久立风裳定”:在风中静立,心境平和,仿佛在与自然对话。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色与江水、星空联系起来,描绘出一种梦幻般的意境。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使其与诗人的心境产生共鸣。
    • 对仗:如“灿烂仰繁星,宇宙时空永”,形成和谐美感。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围绕着孤独、思考与生命的哲理展开,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情感,展现了人与宇宙的关系,以及对时间与存在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月色:象征宁静与思念。
  • 江水:代表生命的流动与无常。
  • 波纹:隐喻心情的波动与变化。
  • 星辰:象征希望与广阔的宇宙。
  • :代表自由与思绪的流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了什么样的自然景象?

    • A. 细雨蒙蒙
    • B. 月色与江水
    • C. 烈日炎炎
    • D. 暴风骤雨
  2. “灿烂仰繁星”中的“繁星”象征着什么?

    • A. 生命的苦难
    • B. 无尽的希望
    • C. 过往的回忆
    • D. 失落的爱情
  3. 诗人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对什么的思考?

    • A. 对金钱的追求
    • B. 对时间与存在的哲理
    • C. 对爱情的渴望
    • D. 对名利的向往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以月亮为主题,表达乡愁与思念,而陈永正的《卜算子》则更注重内心的哲理思考与孤独感,两者在情感基调和写作手法上都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
  • 《现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