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陈五先辈》

时间: 2025-01-11 06:28:53

春山曾共赏,一别又西风。

岐路非关远,心期恨不同。

暮天孤嶂静,秋水夕阳空。

为有相思寄,云边送断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陈五先辈
春山曾共赏,一别又西风。
岐路非关远,心期恨不同。
暮天孤嶂静,秋水夕阳空。
为有相思寄,云边送断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陈五先辈在春山共赏美景的往事,然而再见已是西风萧瑟。尽管岔路并不遥远,但心中期盼却因距离而不同。黄昏时分,孤独的山峦显得格外宁静,秋水映照着夕阳,显得空旷无比。为了表达相思之情,借助天空的云彩,送去那孤单的鸿雁。

注释:

  • 春山:春天的山,象征生机与美好。
  • 西风:指秋天的风,代表离别与伤感。
  • 岐路:分岔的道路,这里比喻选择与距离。
  • 孤嶂:孤独的山峰,暗示孤独与静谧。
  • 秋水:秋天的水,象征清冷与寂寞。
  • 夕阳:落日,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相思:思念之情,表达对朋友的怀念。
  • 断鸿:孤雁,象征孤独与思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高柄,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以情感细腻和意境深远著称,常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与朋友陈五先辈分别后所作,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昔日友谊的追忆和对离别的伤感。开头两句“春山曾共赏,一别又西风”,以春山的美好景象引入,似乎在回忆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然而一转眼又随着西风而去,深刻体现了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变迁。接下来的“岐路非关远,心期恨不同”,进一步揭示了心灵的距离与情感的隔阂,尽管地理上并不遥远,心灵之间的差异使得彼此的期望与思念产生了隔阂。最后几句“暮天孤嶂静,秋水夕阳空”,描绘了黄昏时分的宁静与孤独,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忧伤。结尾处的“为有相思寄,云边送断鸿”,则以鸿雁为寄托,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恋之情,意蕴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山曾共赏:描绘与友人一起欣赏春山的美好回忆。
  2. 一别又西风:强调离别后,已是秋季的西风,暗示时间的流逝。
  3. 岐路非关远:虽然道路并不遥远,但情感的隔阂却让人感到距离。
  4. 心期恨不同:表达了心中期望的差异,增添了离别的苦涩。
  5. 暮天孤嶂静:描绘黄昏的宁静,孤独的山峦为情感增添了沉重感。
  6. 秋水夕阳空:秋水与夕阳的结合,表现出一种空旷的孤独感。
  7. 为有相思寄:为了表达思念之情,寻找寄托的方式。
  8. 云边送断鸿:借助云彩与鸿雁,象征着思念的远方。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鸿雁比作思念的寄托,形象而生动。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
  • 拟人:将自然景象与情感联结,赋予景物以情感色彩。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别与思念展开,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情感的交融,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展现了人际关系中的脆弱与珍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山:象征希望与美好,代表友谊的美好时光。
  • 西风:象征离别与秋天的萧瑟,反映忧伤的情感。
  • 孤嶂:象征孤独,表达诗人内心的寂寞。
  • 秋水:象征清冷与孤独,映射内心的情感状态。
  • 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表现人生的无常。
  • 鸿雁:象征思念与寄托,承载着诗人对友人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春山”象征什么? A. 离别
    B. 美好回忆
    C. 孤独

  2. 诗人用什么比喻表达思念之情? A. 孤雁
    B. 西风
    C. 秋水

  3. 诗中提到的“岐路”指的是什么? A. 选择的道路
    B. 離別的地点
    C. 友谊的深度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本诗同样表达了思乡之情,前者以月亮引发思念,后者以自然景象寄托思念,展现出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通过送别的场景展现友谊的深厚,与本诗的离别情感相呼应,但更强调对未来的期许。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选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