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刘带川兵宪延绥 其一》

时间: 2025-01-26 05:22:18

边疆日夕系皇情,廊庙抡才重夏卿。

凤诏晓承三合殿,豸冠秋赴五原城。

阴山云净无传箭,延水波寒可洗兵。

文武昔曾输上策,胡人何地不知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刘带川兵宪延绥 其一
黄廷用 〔明代〕

边疆日夕系皇情,
廊庙抡才重夏卿。
凤诏晓承三合殿,
豸冠秋赴五原城。
阴山云净无传箭,
延水波寒可洗兵。
文武昔曾输上策,
胡人何地不知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的政治和军事情势,表现了对国家和边防将领的关心。诗中提到,边疆每天都在牵挂着皇帝的情感,朝廷中有才能的人被重用。早晨的皇命在三合殿上颁布,秋天时将领将赴五原城。阴山的天空清澈,没有飞箭的痕迹,延水的波澜寒冷,仿佛可以洗去士兵的疲惫。文武两方面曾经提出过上策,胡人之名在何处不为人知。


注释:

字词注释:

  • :系念、牵挂。
  • 廊庙:指朝廷,特别是指大殿。
  • 凤诏:皇帝的命令,凤为龙凤,象征皇权。
  • 豸冠:指将领的军帽,象征武将的身份。
  • 阴山:指位于今内蒙古一带的阴山山脉。
  • 延水:指延绵的河水,象征边疆的水域。
  • 输上策:指文武方面曾经提出过优秀的战略。

典故解析:

  • 三合殿:明代皇帝的办公地方,象征皇权的集中。
  • 五原城:古代军事重镇,象征边防的前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廷用,明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国家大事的关注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涉及边疆政治与军事,反映了浓厚的家国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正值边疆局势紧张,诗人关心国事,尤其是边防将领的表现,借此表达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对将领的鼓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疆的日常情境,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和将领的深切关心。诗的开头“边疆日夕系皇情”,表明了边疆将士与皇帝之间的关系,强调了皇权与边防的重要性。接着提到“廊庙抡才重夏卿”,表现出朝廷对有才能之人的重视,反映了政治的现实。

诗中提到的“凤诏晓承三合殿”,暗示了皇帝对边疆事务的关注,而“豸冠秋赴五原城”则表现出将领们在国家重任下的行程。通过“阴山云净无传箭,延水波寒可洗兵”,诗人描绘了边疆的宁静和士兵的疲惫,突显了战争的残酷与边防的艰辛。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国家的忧虑,也有对将领的赞赏,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充分展现了黄廷用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边疆日夕系皇情:每天都在思念皇帝的情感,反映了将士们的忠诚。
  • 廊庙抡才重夏卿:朝廷中重用有才能的人,体现了政治的必要性。
  • 凤诏晓承三合殿:早晨的皇命在大殿上颁布,显示了权威。
  • 豸冠秋赴五原城:将领在秋季前往五原城,象征着军事责任。
  • 阴山云净无传箭:阴山的天空清澈,暗示战事平静。
  • 延水波寒可洗兵:延水的波浪寒冷,暗示士兵的辛劳。
  • 文武昔曾输上策:文官和武将曾提出过优秀的战略。
  • 胡人何地不知名:胡人对明朝的名声所知无不,反映出边防的威慑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凤诏晓承”与“豸冠秋赴”,在形式上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用“阴山云净”比喻边疆的宁静,突出军队的状态。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全的忧虑和对边防将领的赞赏,体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对将士们的信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边疆:象征国家的安全与边防的责任。
  • 凤诏:象征皇权与政治决策。
  • 阴山与延水:自然景观与战争的对比,体现了战争的残酷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凤诏”指的是什么?

    • A. 皇帝的命令
    • B. 将领的信函
    • C. 边防的报告
  2. “阴山云净无传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战争的紧张
    • B. 战争的平静
    • C. 将士的疲惫
  3. 诗中提到的“五原城”是指:

    • A. 一座城市
    • B. 一个军事重镇
    • C. 一座庙宇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对比黄廷用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都表现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战事的思考,但黄廷用更侧重于边防将领的责任与忠诚,而杜甫则更倾向于描绘民生困苦与国破家亡的情感。


参考资料:

  1. 《明代诗词选》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