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八章 其三 乡下教师》
时间: 2025-01-11 14:59:32意思解释
教师八章 其三 乡下教师
作者: 卢青山 〔当代〕
原文展示:
中年已到趋衰地,尚有狼田与数儿。
幸及铃声须上汗,犹翻裤脚陇头泥。
朝因顺路担粮粜,暮带空筐盛月归。
引犊村妻羞细问新薪可有买农肥?
白话文翻译:
我已经到了中年,正走向衰老的边缘,
但仍然有一片荒田和几个孩子在身边。
幸好听到铃声,得以在田间劳动,
裤脚上还沾着田里的泥土。
早晨因为顺路去卖粮,
傍晚却只带着空筐回家,
村里的妻子害羞地问我,
新薪水是否能够买到农肥?
注释:
- 趋衰地:指接近衰老的状态。
- 狼田:比喻荒凉的田地,狼在田中象征着贫瘠和无助。
- 铃声:指的是学校的上课铃声,象征着教育的召唤。
- 陇头泥:田地里的泥土,象征着农村生活的艰辛。
- 新薪:指刚发的工资。
- 农肥:指农作物所需的肥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青山,现代诗人,对乡土教育与社会生活有深刻的观察与思考,常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对乡村教师的深情。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对乡村教育环境的反思时期,表现了乡村教师的艰辛与奉献,反映了教育在农村发展的现状和教师的责任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朴素的语言,真实地描绘了乡下教师在生活和教育中面临的挑战与困境。诗的开头,“中年已到趋衰地”,直接将读者带入教师的生活状态,传达出一种时间流逝和身心疲惫的感受。紧接着,诗人提到“尚有狼田与数儿”,形象地表现了乡村教师不仅要面对日常的教育工作,还要忍受生活的重压,田地荒凉,孩子们的成长都是他们心中无法回避的责任。
诗中“幸及铃声须上汗”一句,既是对教育工作的热爱与执着的表现,也隐含着对乡村教育资源匮乏的无奈。铃声代表着上课的开始,教师们在知识的传递中,身心俱疲,却仍然在辛勤耕耘。随着诗的推进,诗人描绘了教师的日常生活,“朝因顺路担粮粜,暮带空筐盛月归”,这不仅展示了教师的双重身份,也揭示了他们在教育与生计之间的挣扎。
最后两句,“引犊村妻羞细问新薪可有买农肥”,更是将诗歌的情感推向高潮,教师的工资不仅关乎自己的生活,也直接影响到家庭和乡村的未来。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乡下教师生活的写照,更是对教育这一神圣职业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中年已到趋衰地”:表达了教师的年龄和生活的压力。
- “尚有狼田与数儿”:描绘了贫困的乡村环境和孩子们的存在。
- “幸及铃声须上汗”:铃声代表上课的开始,表现教师的责任和努力。
- “犹翻裤脚陇头泥”:描绘了教师的工作环境和艰辛。
- “朝因顺路担粮粜,暮带空筐盛月归”:展示了教师的日常生活和经济负担。
- “引犊村妻羞细问新薪可有买农肥”:反映了家庭的期望与现实的矛盾。
-
修辞手法:
- 比喻:“狼田”比喻贫瘠的土地。
- 拟人:“铃声须上汗”赋予铃声以人的情感。
- 对仗:诗中前后句的结构相似,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乡村教师的艰辛生活,表达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责任感,同时也反映了对农村贫困现状的深切关怀。
意象分析:
- 铃声:象征着教育的召唤与希望。
- 狼田:象征着贫困与无奈。
- 陇头泥:象征着农村生活的艰难与真实。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铃声”象征什么?
- A. 生活的希望
- B. 教育的召唤
- C. 乡村的宁静
- 诗人用什么比喻来形容贫瘠的田地?
- A. 荒地
- B. 狼田
- C. 贫田
- 诗中“新薪”指的是什么?
- A. 新的教育理念
- B. 新的工资
- C. 新的生活方式
- 诗中提到的“铃声”象征什么?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乡村教师》- 冰心
- 《老师的责任》- 郭沫若
-
诗词对比:
- 《乡村教师》与《教师八章 其三 乡下教师》都表达了对乡村教育的关心,但冰心的作品更倾向于对乡村教师人格的赞美,而卢青山则更为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困境与挑战。
参考资料:
- 《中国现代诗歌选集》
- 《乡土教育的现实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