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
时间: 2025-01-26 05:09:35意思解释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
原文展示:
九日天气清,登高无秋云。
造化辟川岳,了然楚汉分。
长风鼓横波,合沓蹙龙文。
忆昔传游豫,楼船壮横汾。
今兹讨鲸鲵,旌旆何缤纷。
白羽落酒樽,洞庭罗三军。
黄花不掇手,战鼓遥相闻。
剑舞转颓阳,当时日停曛。
酣歌激壮士,可以摧妖氛。
握齱东篱下,渊明不足群。
白话文翻译:
九日的天气清爽,登高望远没有秋云的遮挡。
大自然造就了壶口和高山,楚汉的分界犹如在眼前。
长风鼓动着波涛,水面上像是龙文般波澜起伏。
我回忆往日游历豫州,楼船在汾河上壮丽无比。
如今出征讨伐鲸鲵,旌旗飘扬多么热闹。
白羽箭落入酒樽,洞庭湖上聚集了三军。
黄花不愿亲手采摘,战鼓声声遥相传来。
剑舞在落日下,正是日头西沉之时。
酣畅的歌声激励着壮士,可以抵挡妖邪的气氛。
握着酒杯在东篱下,陶渊明也无法与我群伦。
注释:
- 九日: 指农历重阳节,象征长寿和登高的节日。
- 楚汉分: 指楚汉战争的分界,历史上著名的战争背景。
- 鲸鲵: 一种大鱼,象征敌人或困难。
- 旌旆: 旗帜,象征军队的气势。
- 白羽: 白色箭羽,象征着战争的准备。
- 酣歌: 畅快高歌,表示士气高昂。
- 东篱: 指陶渊明的隐居之地,代表一种宁静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因其浪漫主义风格,被誉为“诗仙”。李白的诗作以豪放奔放、想象丰富著称,常表达个人情感与对自由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重阳节,诗人身处巴陵,登高望远,寄情于洞庭湖,表达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壮士的激励。诗中描绘了秋高气爽的美好景色,同时也寄托了对战斗的渴望与对友人之情。
诗歌鉴赏: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是一首气势磅礴的诗,展现了李白的豪情壮志与对祖国河山的热爱。诗中,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晴朗天气,表达出一种高远的心境。首联“九日天气清,登高无秋云”让人感受到一种清新与开放的境界。
接着,李白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历史背景相结合,“造化辟川岳,了然楚汉分”不仅描绘了地理的分界,更是暗含了历史的沉重。长风与波涛的描写,充满了动感与力量,仿佛能听见水面上的浪潮声。
在回忆中,诗人提到昔日的豪情壮志和美丽的汾河,反映了他对往昔的怀念。随后,他转向现实,描绘出如今出征的壮阔场面,旌旗飘扬,士气高昂,展现出一种对未来的豪情。
最后,李白用“握齱东篱下,渊明不足群”结束,表明自己虽有渊明的隐逸情怀,但更愿意与壮士们共饮共歌,生死与共,彰显了对友情与豪情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九日天气清,登高无秋云:描写重阳节的好天气,表达诗人轻松愉悦的心情。
- 造化辟川岳,了然楚汉分:通过自然景观反映历史,表现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
- 长风鼓横波,合沓蹙龙文:描写湖面波涛汹涌,展现自然的壮丽。
- 忆昔传游豫,楼船壮横汾:回忆过去的游历,抒发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今兹讨鲸鲵,旌旆何缤纷:转向现实,表现出征的气氛和壮志。
- 白羽落酒樽,洞庭罗三军:将酒与战斗相结合,表现豪情。
- 黄花不掇手,战鼓遥相闻:虽有美好却不愿采摘,强调战斗的重要性。
- 剑舞转颓阳,当时日停曛:描绘战斗时的壮丽场景,表现出士气的昂扬。
- 酣歌激壮士,可以摧妖氛:歌声激励士气,强调团结的重要性。
- 握齱东篱下,渊明不足群:最后将自己与陶渊明对比,表达对集体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合沓蹙龙文”比喻波涛汹涌,形象生动。
- 对仗:如“白羽落酒樽,洞庭罗三军”,对称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夸张:如“剑舞转颓阳”,通过夸张手法表现战斗的激烈。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李白对祖国的热爱,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战争的豪情壮志。展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意象分析:
- 洞庭水:象征广阔的胸怀和壮丽的自然。
- 白羽:象征战争与英勇,表达出对胜利的渴望。
- 黄花:象征美好而又难以捉摸的事物,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九日”指的是哪个节日?
- A) 春节
- B) 重阳节
- C) 端午节
-
诗里提到的“鲸鲵”象征什么?
- A) 美好时光
- B) 敌人或困难
- C) 自然景观
-
诗中表达的心情是?
- A) 伤感
- B) 豪情壮志
- C) 忧愁
答案:
- B) 重阳节
- B) 敌人或困难
- B) 豪情壮志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词对比:
- 李白 vs. 杜甫:李白的《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表现了豪放的个性与对战争的渴望,而杜甫的《登高》则更多地表现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忧虑,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李白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