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门横峻滩,六刺走波澜。
石惊虎伏起,水状龙萦盘。
何惭七里濑,使我欲垂竿。
白话文翻译:
三门峡口的滩头横亘险峻,六道急流激荡波澜。
巨石惊动了潜伏的老虎,水流宛如盘绕的巨龙。
我在七里长的水流中感到羞愧,想要垂钓却无能为力。
注释:
字词注释:
- 三门:指三门峡,地名,峡口险峻。
- 六刺:六道急流,形容水流的形态和力量。
- 石惊:巨石惊动,暗指石头的巨大和力量。
- 虎伏:老虎潜伏,形容水中生物的潜伏状态。
- 龙萦:水流状如龙盘绕,象征水的灵动与力量。
- 七里濑:指七里长的急流,表示钓鱼的环境。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龙”和“虎”的意象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象征力量和威严,传达出自然界的神秘和壮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世称“诗仙”。他的诗风豪放飘逸,常以浪漫主义手法描写自然与人生。他游历广泛,作品多描写山水、酒、友谊及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下陵阳沿高溪三门六刺滩》创作于李白游历期间,描写了他在自然景观中感受到的震撼与无奈,反映了他对于壮丽山河的赞美以及对自身钓鱼愿望无法实现的困扰。
诗歌鉴赏:
李白的《下陵阳沿高溪三门六刺滩》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崇敬。诗中,三门峡的险峻与六道急流交相辉映,形成了一个惊心动魄的画面。开篇的“横峻滩”与“走波澜”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力量,也暗示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接着,诗人将巨石拟人化,与潜伏的虎相结合,增添了神秘感和生动性,仿佛在描绘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
最后一句“何惭七里濑,使我欲垂竿”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无奈,面对壮丽的山河,他感到自愧不如,无法在如此环境中尽情垂钓。整首诗在气势磅礴的自然景观与诗人内心的渺小感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展现了李白特有的豪放与细腻。在这幅生动的自然画卷中,读者不仅能感受到自然之美,也能体会到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门横峻滩:描写了三门峡口的险峻滩头,给人以震撼感。
- 六刺走波澜:形象地描绘了水流的急速与汹涌,增强了画面的动感。
- 石惊虎伏起:巨石的存在似乎惊动了潜伏的老虎,暗示自然界的生机与危险。
- 水状龙萦盘:水流形状如龙,生动地表现了水的灵动与变化。
- 何惭七里濑:表达了诗人自愧不如的情感,显示出对壮丽自然的敬仰。
- 使我欲垂竿:想要垂钓的愿望,却因环境的壮阔而感到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比作龙,形象生动,增强了水的灵动感。
- 拟人:石头“惊动”虎,赋予了非生物以生命特征,增强画面的生动性。
- 对仗:句式整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崇拜与敬畏,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渺小的反思,体现了李白豪放而细腻的诗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三门:象征险峻与挑战。
- 虎:象征力量与威严。
- 龙:象征灵动与自然的变化。
- 垂竿:象征人类的渴望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三门”在诗中指代什么? A. 一种水鸟
B. 地名
C. 一种鱼类
D. 一种植物 -
诗中“水状龙萦盘”意指什么?
A. 水流平静
B. 水流激荡如龙
C. 水流消失
D. 水流干涸 -
诗人为什么在“七里濑”中感到羞愧?
A. 因为鱼太多
B. 因为自然的壮丽
C. 因为钓竿太短
D. 因为没有人陪伴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同样描写自然景观,展现壮阔之美。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与《下陵阳沿高溪三门六刺滩》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前者更多地表现了豪情壮志,而后者则带有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自愧。
参考资料:
- 《李白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