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传马》

时间: 2025-02-04 15:42:37

喧呼国西门,驿使通万里。

十亭传一马,日夜不得止。

枯肠嗛刍豆,瘦骨击辔箠。

力尽求未息,忽已仆泥滓。

死者既不补,存者行复尔。

闻古至治世,微物均福祉。

不壅王泽流,其先在官理。

国家富郡邑,一板万生齿。

付与有失宜,得无马之似。

投鞍坐太息,春为悲风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哀传马》
作者:韩维 〔宋代〕

喧呼国西门,驿使通万里。
十亭传一马,日夜不得止。
枯肠嗛刍豆,瘦骨击辔箠。
力尽求未息,忽已仆泥滓。
死者既不补,存者行复尔。
闻古至治世,微物均福祉。
不壅王泽流,其先在官理。
国家富郡邑,一板万生齿。
付与有失宜,得无马之似。
投鞍坐太息,春为悲风起。

白话文翻译

在国都的西门旁,驿站的使者们四通八达。
十个驿亭传递一匹马,日夜不停地奔跑。
马的肚子已经空虚,只能吃些草豆,
瘦弱的骨头在鞭子下发出声音。
马力已尽仍求不停,忽然就倒在泥泞中。
死去的马无法补充,活着的马也如此遭遇。
我听说在古代的治世,微小的事物也能享受福祉。
不阻碍王泽的流淌,这在于官员的管理。
国家富饶,郡邑兴旺,能够养活万千生灵。
分配不当,怎能不让人想到马的遭遇。
我只能投下鞍具,长叹一声,春风也随之悲起。

注释

  • 喧呼:呼喊,叫唤。
  • 驿使:驿站的使者,负责传递消息和物品的人。
  • :驿亭,这里指驿站。
  • 枯肠:形容马饥饿,内脏空虚。
  • :吃东西的样子。
  • :鞭子。
  • 泥滓:泥浆,指马倒下后所处的环境。
  • 古至治世:古代的治世之时,指社会安定、治理有道的时代。
  • 王泽:王的恩泽,国家的滋润和惠泽。
  • 得无马之似:比较马的遭遇与人事的不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维,字子玉,号青原,北宋诗人,生于绍兴年间。其诗风清新,擅长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创作背景

《哀传马》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家富强而社会问题突出的时期。诗中通过一匹马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待劳苦大众的冷漠与不公,抒发了对生者与死者命运的深切关怀。

诗歌鉴赏

《哀传马》是一首具有强烈社会关怀的诗作,诗人通过对一匹马的描绘,象征性地反映了社会底层生灵的苦难,揭示了官僚体制的不公与无情。开篇便以“喧呼国西门,驿使通万里”引入,展现出马的奔波不息,反映了驿站系统的繁忙与工作压力。

诗中“十亭传一马,日夜不得止”强调了马的辛劳,日夜不停的奔波不仅是对马的描绘,也是对人们生活的隐喻,现实中的许多人都在为生计而奔波,几乎无暇休息。而“枯肠嗛刍豆,瘦骨击辔箠”更是将马的艰辛表现得淋漓尽致,显示出社会对劳动者的剥削与冷漠。

当提及“死者既不补,存者行复尔”时,诗人不禁感到愤懑与无奈,死去的马无法复生,而活着的马也在命运的轮回中遭遇同样的悲哀。这种对比引发了对社会制度的深思,显示了人与动物在制度面前的无力感。

整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悲凉之感,最后以“投鞍坐太息,春为悲风起”结束,表达了诗人对现状的无奈与对未来的忧虑。春天本是充满希望的季节,然而在这种悲惨的现实面前,连春风也似乎带上了几分悲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喧呼国西门,驿使通万里:描绘西门的热闹景象,驿使们忙碌地传递信息,设定了诗的背景。
  • 十亭传一马,日夜不得止:强调忙碌的驿站和马的辛劳,表现出一种无尽的奔波。
  • 枯肠嗛刍豆,瘦骨击辔箠:通过描述马的饥饿和疲惫,反映出社会对劳作生灵的不公。
  • 力尽求未息,忽已仆泥滓:马虽然已经筋疲力尽,仍然不得休息,最终倒下,具有人生的无奈与悲哀。
  • 死者既不补,存者行复尔:死亡无法弥补,而活着的也遭遇同样的命运,表现了对生存困境的感慨。
  • 闻古至治世,微物均福祉:提到古代治世的理想状态,暗示当下的社会问题。
  • 不壅王泽流,其先在官理:表明治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繁荣与安宁。
  • 国家富郡邑,一板万生齿:描绘国家富饶的景象,但也暗示了分配不均的问题。
  • 付与有失宜,得无马之似:指出对待生命的态度与社会的不公,马的遭遇隐喻人们的处境。
  • 投鞍坐太息,春为悲风起:以马的倒下与春风的悲凉结尾,表现诗人深切的忧虑与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马的遭遇象征着社会底层的苦难,暗示社会的不公。
  • 拟人:通过马的描写赋予其人性,使读者感同身受。
  • 对仗:诗句工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马的辛劳与悲惨命运,表达了对社会底层劳动者的哀悼与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呼唤对生命的珍视与对制度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辛勤劳作的生灵,也隐喻着社会中被压迫的弱者。
  • 春风:象征着希望与生机,但在这里却带有悲凉,反映了现实的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十亭传一马”意指什么? A. 马的数量
    B. 传递的效率
    C. 驿亭的数量
    D. 马的速度

  2. 诗中“死者既不补,存者行复尔”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逝去的怀念
    B. 对生存的无奈
    C. 对未来的期望
    D. 对马的同情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愤怒
    D. 怀念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现了社会动荡与个人的无奈,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自然景物表现人生的悲欢离合,强调了生命的脆弱与流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韩维诗歌研究》

相关诗句

喧呼国西门,驿使通万里。下一句是什么

十亭传一马,日夜不得止。上一句是什么

十亭传一马,日夜不得止。下一句是什么

枯肠嗛刍豆,瘦骨击辔箠。上一句是什么

枯肠嗛刍豆,瘦骨击辔箠。下一句是什么

力尽求未息,忽已仆泥滓。上一句是什么

力尽求未息,忽已仆泥滓。下一句是什么

死者既不补,存者行复尔。上一句是什么

死者既不补,存者行复尔。下一句是什么

闻古至治世,微物均福祉。上一句是什么

闻古至治世,微物均福祉。下一句是什么

不壅王泽流,其先在官理。上一句是什么

不壅王泽流,其先在官理。下一句是什么

国家富郡邑,一板万生齿。上一句是什么

国家富郡邑,一板万生齿。下一句是什么

付与有失宜,得无马之似。上一句是什么

付与有失宜,得无马之似。下一句是什么

投鞍坐太息,春为悲风起。上一句是什么

喧呼国西门,下一句是什么

驿使通万里。上一句是什么

驿使通万里。下一句是什么

十亭传一马,上一句是什么

十亭传一马,下一句是什么

日夜不得止。上一句是什么

日夜不得止。下一句是什么

枯肠嗛刍豆,上一句是什么

枯肠嗛刍豆,下一句是什么

瘦骨击辔箠。上一句是什么

瘦骨击辔箠。下一句是什么

力尽求未息,上一句是什么

力尽求未息,下一句是什么

忽已仆泥滓。上一句是什么

忽已仆泥滓。下一句是什么

死者既不补,上一句是什么

死者既不补,下一句是什么

存者行复尔。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