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牛庙》

时间: 2025-01-10 22:23:13

江边石壁高无路,上有黄牛不服箱。

庙前行客拜且舞,击鼓吹箫屠白羊。

山下耕牛苦硗确,两角磨崖四蹄湿。

青刍半束长苦饥,仰看黄牛安可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黄牛庙
作者: 苏轼

江边石壁高无路,上有黄牛不服箱。
庙前行客拜且舞,击鼓吹箫屠白羊。
山下耕牛苦硗确,两角磨崖四蹄湿。
青刍半束长苦饥,仰看黄牛安可及。

白话文翻译:

在江边的石壁上高耸入云,根本没有路可以通行。上面有一头黄牛,似乎不愿意接受束缚。庙前的行人们在拜祭与舞蹈,击鼓吹箫,宰杀着白羊。山下的耕牛在艰难的土地上劳作,两只角磨得粗糙,四个蹄子湿漉漉的。青绿的草束半捆,长得饥饿无比,我仰望着那头黄牛,真是不可及。

注释:

  • 江边石壁:指江边的悬崖峭壁,形容环境的艰苦。
  • 黄牛:象征着勤劳与顺从,但在这里却表现出不服从的态度。
  • 行客:路过的行人。
  • 庙前:指庙宇前的公共活动场所。
  • 击鼓吹箫:指祭祀时的乐器演奏,营造神圣的气氛。
  • 耕牛:指用于耕作的牛,表现出农民的辛劳。

典故解析:

黄牛庙可能与古代祭牛的习俗有关,牛在农耕社会中是重要的生产工具,象征着丰收与富饶。诗中提到的击鼓、吹箫与屠羊,则展示了祭祀的场景,体现了人类对自然与神灵的崇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他在文学上成就斐然,诗词兼擅,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为主。其作品风格豪放,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黄牛庙》创作于宋代,正是苏轼在仕途坎坷、流亡生涯期间,诗中流露出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黄牛庙》是一首通过描绘黄牛与庙前祭祀场景反映人类与自然关系的诗。诗的开头,"江边石壁高无路"将读者引入一种险峻的环境,暗示着生活的艰难。黄牛的“上有黄牛不服箱”则表现出一种不屈的精神,象征着对生活的反抗。庙前的祭祀活动则展现了人们对神灵的敬畏与希望,打破了艰难现实的沉重。接下来,诗人描绘耕牛的艰辛,"两角磨崖四蹄湿"生动地表达出耕作的辛劳与不易。最后一句“仰看黄牛安可及”,表现了诗人对黄牛悠然自得的向往,寄托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浓厚的情感,展现了人类在自然与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在艰难中对自由与安宁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江边石壁高无路:描绘了险峻的自然环境,暗示困境。
  2. 上有黄牛不服箱:黄牛象征着坚韧与反抗,表现出对束缚的不满。
  3. 庙前行客拜且舞:展示祭祀活动的热闹,形成对比。
  4. 击鼓吹箫屠白羊:祭祀的仪式感,表现人对神灵的崇敬。
  5. 山下耕牛苦硗确:描绘农民的劳作艰辛,表现生活的困苦。
  6. 两角磨崖四蹄湿:生动地展示了耕牛的艰辛与辛劳。
  7. 青刍半束长苦饥:象征着缺乏资源与生活的困苦。
  8. 仰看黄牛安可及:表露出对黄牛自由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如“击鼓吹箫”与“屠白羊”形成对称,增加韵律感。
  • 生动形象:如“山下耕牛苦硗确”,形象地表现了耕作的艰辛。
  • 象征:黄牛象征着坚韧与自由,庙前的活动象征着人对神灵的崇拜。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黄牛、庙前祭祀以及耕牛的描写,反映了人们在艰难生活中对自由、安宁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无奈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牛:象征着坚韧与不屈,代表自然中的自由。
  • 庙前:象征人类对神灵的敬畏与依赖,反映社会信仰。
  • 青刍:象征着生命的渴望与对资源的不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黄牛”象征什么?

    • A. 努力与坚韧
    • B. 轻松与自由
    • C. 富饶与安宁
  2. 诗的开头描绘了怎样的环境?

    • A. 宁静的湖边
    • B. 險峻的石壁
    • C. 繁华的市集
  3. 诗中提到的祭祀活动体现了什么?

    • A. 人对自然的征服
    • B. 人对神灵的崇拜
    • C. 人对财富的追求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同样表现了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诗词对比:

  • 《黄牛庙》与《静夜思》:两首诗都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个人情感,但《黄牛庙》更多关注社会与生活的艰辛,而《静夜思》则侧重于思乡情绪。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宋代诗词欣赏》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