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子由岐下诗,并引其二 横池
作者:苏轼 〔宋代〕
明月入我池,皎皎铺纻缟。
何日变成缁?太玄吾懒草。
白话文翻译
明亮的月光照进我的池塘,清澈的水面上铺满了白色的织物。
什么时候才能变成黑色呢?太玄的哲理我懒得去探讨。
注释
- 明月:指明亮的月光,象征清澈与宁静。
- 皎皎:形容明亮洁白的样子。
- 纻缟:指用丝或绢织成的白色布料,这里比喻月光在水面上的映照。
- 缁:黑色,诗中提到的“缁”指的是与白色相对的颜色。
- 太玄:指深奥的道理或哲理,出自道家思想。
- 懒草:懒得去研究、探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气魄,也有细腻的情感,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黄州的自然环境宁静而优美,这段时间的生活给了他创作的灵感。同时,他的心态也因遭遇政治风波而有所变化,诗中流露出一种淡然的哲思。
诗歌鉴赏
《次韵子由岐下诗,并引其二 横池》是苏轼在黄州时期创作的一首小诗,语言简洁却富有哲理。开头的“明月入我池”将读者引入一个清澈宁静的画面,月光洒在池水上,仿佛将一切的烦恼都抛在了脑后。接下来的“皎皎铺纻缟”更是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洁白与明亮,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
然而,诗的转折在于“何日变成缁”,这一句中透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既有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也有对黑暗和困境的思考。接着的“太玄吾懒草”则表现出诗人对于深奥道理的无奈与懒惰,似乎在表达一种对复杂人生的放下与释然。
整首诗通过简单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波动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出苏轼在经历人生起伏后的淡然与洒脱。这种情感的变化,使得这首诗在艺术上具有深刻的内涵与广泛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明月入我池:描绘了明亮的月光映照在诗人所处的池塘中,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 皎皎铺纻缟:月光如同洁白的丝织品铺展在水面,增添了诗境的清丽。
- 何日变成缁:诗人发问,何时才能变得阴暗,暗示人生的无常。
- 太玄吾懒草:表达了对深奥哲理的懒散态度,反映出一种对复杂事物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光比作白色的纻缟,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明月”与“缁”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表达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月光与池水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哲理的探讨,同时流露出一种洒脱与淡然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月:象征着光明与希望。
- 池:代表着内心的宁静与清澈。
- 纻缟:象征着纯洁与美好。
- 缁:暗示着人生的阴暗面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明月入我池”中的“明月”象征着什么? A. 黑暗
B. 光明与希望
C. 无常
D. 孤独 -
诗中“太玄吾懒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A. 热衷探讨
B. 无奈与放下
C. 继续研究
D. 完全无视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苏轼《水调歌头》:同样表现了对月的思考,风格较为豪放,而《次韵子由岐下诗》则更显细腻与内省。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苏轼生平与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