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岁九月二十七日在黄州生子名遁小名干儿颀》

时间: 2025-01-25 22:36:10

吾年四十九,羁旅失幼子。

幼子真吾儿,眉角生已似。

未期观所好,蹁跹逐书史。

摇头却梨栗,似识非分耻。

吾老常鲜欢,赖此一笑喜。

忽然遭夺去,恶业我累尔。

衣薪那免俗,变灭须臾耳。

归来怀抱空,老泪如泻水。

我泪犹可拭,日远当日忘。

母哭不可闻,欲与汝俱亡。

故衣尚悬架,涨乳已流床。

感此欲忘生,一卧终日僵。

中年忝闻道,梦幻讲已详。

储药如丘山,临病更求方。

仍将恩爱刃,割此衰老肠。

知迷欲自反,一恸送余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去岁九月二十七日在黄州生子名遁小名干儿颀
吾年四十九,羁旅失幼子。
幼子真吾儿,眉角生已似。
未期观所好,蹁跹逐书史。
摇头却梨栗,似识非分耻。
吾老常鲜欢,赖此一笑喜。
忽然遭夺去,恶业我累尔。
衣薪那免俗,变灭须臾耳。
归来怀抱空,老泪如泻水。
我泪犹可拭,日远当日忘。
母哭不可闻,欲与汝俱亡。
故衣尚悬架,涨乳已流床。
感此欲忘生,一卧终日僵。
中年忝闻道,梦幻讲已详。
储药如丘山,临病更求方。
仍将恩爱刃,割此衰老肠。
知迷欲自反,一恸送余伤。

白话文翻译

在去年的九月二十七日,我在黄州生了一个儿子,取名遁,小名干儿颀。
我已四十九岁,漂泊在外,失去了幼小的儿子。
幼子确实是我的儿子,眉眼间的神似已然可见。
没想到他如此爱好书籍,嬉戏间追逐书卷。
我摇头叹息,似乎他已经明白世事的羞耻。
我年老常感寂寞,唯有他的笑容让我欢喜。
如今忽然失去他,恶劣的因果让我承受。
即便是衣食也无法逃离世俗,变幻无常不过须臾。
回到家中怀抱空虚,老泪如决堤的水流。
我泪水尚可拭去,日子久了终会忘却。
而母亲的哭声无法听见,恨不得与他一起去世。
故衣依然悬挂,乳汁已流湿床单。
因这事想要忘却生死,整日卧床如僵尸。
中年时我听闻道理,梦中有讲解已然详尽。
药物如山丘般储备,临近病痛更求良方。
我仍用恩爱之刀,割断这衰老之肠。
知道迷失了自己,痛哭送走心中的伤痛。

注释

  • 羁旅:指旅途中的漂泊,常有孤独感。
  • 眉角生已似:指儿子的眉眼已经和父亲相似。
  • 蹁跹:形容轻快地走动。
  • 梨栗:此处意指摇头叹息。
  • 恶业:指因果法则中,由于前世所做的恶事而遭受的痛苦。
  • 衣薪:指衣物和生活所需,表明生活的琐屑与无奈。
  • 欲与汝俱亡:表达对儿子的极度思念与痛苦。
  • 涨乳:指因失去儿子而生理上产生的反应。

典故解析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苏轼在黄州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幼子去世的深切哀痛。苏轼的诗风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而这首诗则展现了他在失去亲人后的孤独与无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6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广泛涉及人生哲学、政治、自然、友情等多个主题,风格豪放,直抒胸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苏轼的中年时期,正值他人生的低谷,因政治斗争而被贬谪到黄州。在这个孤独的环境中,他失去了幼子,心灵深处的痛苦通过诗歌得到了倾诉。

诗歌鉴赏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展现了苏轼在失去幼子后的深切哀痛和对生命的思考。诗中“吾年四十九,羁旅失幼子”开篇即道出作者的年纪和孤独的处境。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对幼子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对儿子生前的回忆与期望,同时也流露出对逝去的惋惜。“摇头却梨栗,似识非分耻”则是对自己情感的深刻反思,既有对幼子的怀念,也有对自身衰老无奈的感慨。

随着诗句的推进,作者的情感愈加浓烈,尤其是“归来怀抱空,老泪如泻水”一句,表达了作者失去亲人的绝望与悲痛,令人感同身受。最后,诗的尾声通过“知迷欲自反,一恸送余伤”,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痛苦的反思,虽痛苦难忍,却也试图自我救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吾年四十九,羁旅失幼子。

    • 诗人自述年龄与失去幼子的悲痛。
  2. 幼子真吾儿,眉角生已似。

    • 强调孩子与父亲的相似,情感更为深厚。
  3. 未期观所好,蹁跹逐书史。

    • 回忆孩子对书籍的热爱,表现出父子的亲密关系。
  4. 摇头却梨栗,似识非分耻。

    • 表达痛苦与无奈,孩子似乎已懂得世事的羞耻。
  5. 吾老常鲜欢,赖此一笑喜。

    • 老年人的孤独与对儿子笑容的依赖。
  6. 忽然遭夺去,恶业我累尔。

    • 失去孩子带来的毁灭性打击以及对因果法则的感慨。
  7. 衣薪那免俗,变灭须臾耳。

    • 生活的琐碎与无常感。
  8. 归来怀抱空,老泪如泻水。

    • 描写失落与绝望,泪水如水涌出。
  9. 我泪犹可拭,日远当日忘。

    • 随着时间的流逝,悲伤可能会被遗忘。
  10. 母哭不可闻,欲与汝俱亡。

    • 母亲的痛苦无法忍受,渴望与子同去。
  11. 故衣尚悬架,涨乳已流床。

    • 旧衣物的存在与失去的无奈。
  12. 感此欲忘生,一卧终日僵。

    • 对失去的无奈,整日卧床不愿起。
  13. 中年忝闻道,梦幻讲已详。

    • 反思人生的迷茫与追求。
  14. 储药如丘山,临病更求方。

    • 尝试寻找解脱与安慰。
  15. 仍将恩爱刃,割此衰老肠。

    • 用理智割断与情感的纠缠。
  16. 知迷欲自反,一恸送余伤。

    • 自我反思与痛苦的释放。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失去与拥有的快乐,增强情感的对比效果。
  • 比喻:用“老泪如泻水”形象地表达痛苦的程度。
  • 拟人:将情感与自我反思拟人化,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失去、孤独及对生命的思考。它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亲情的珍贵,通过对幼子的怀念,表达了深沉的悲痛与无奈,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幼子:象征着希望与未来,失去后带来的痛苦加重。
  • 泪水:象征着悲痛与失落,无法自已的情感宣泄。
  • 衣物:代表着过去的记忆与情感的留存。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 幼子的象征:在中国文化中,子女承载着父母的希望与未来,失去幼子意味着希望的破灭。
  • 泪水的象征:泪水不仅是悲伤的表现,也是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生活无常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轼在何处生子?

    • A. 黄州
    • B. 北京
    • C. 杭州
    • D. 苏州
  2. 诗中提到“吾年四十九”,他失去的是哪个亲人?

    • A. 妻子
    • B. 幼子
    • C. 父亲
    • D. 兄弟
  3. “我泪犹可拭,日远当日忘”表示什么?

    • A. 绝望
    • B. 期待
    • C. 忘却
    • D. 怀念

答案

  1. A. 黄州
  2. B. 幼子
  3. C. 忘却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同样展现了苏轼的豪放与深情。
  • 《离骚》(屈原):探讨人生命运的无常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对比

《离骚》与这首诗相似之处在于都表达了对人生苦痛的反思与对理想的追求。不同之处在于《离骚》更多地涉及个人理想与政治追求,而苏轼的这首诗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与家庭的失落。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全集》
  • 《宋代文学研究》
  • 《中国古典诗歌精华》

相关诗句

吾年四十九,羁旅失幼子。下一句是什么

幼子真吾儿,眉角生已似。上一句是什么

幼子真吾儿,眉角生已似。下一句是什么

未期观所好,蹁跹逐书史。上一句是什么

未期观所好,蹁跹逐书史。下一句是什么

摇头却梨栗,似识非分耻。上一句是什么

摇头却梨栗,似识非分耻。下一句是什么

吾老常鲜欢,赖此一笑喜。上一句是什么

吾老常鲜欢,赖此一笑喜。下一句是什么

忽然遭夺去,恶业我累尔。上一句是什么

忽然遭夺去,恶业我累尔。下一句是什么

衣薪那免俗,变灭须臾耳。上一句是什么

衣薪那免俗,变灭须臾耳。下一句是什么

归来怀抱空,老泪如泻水。上一句是什么

归来怀抱空,老泪如泻水。下一句是什么

我泪犹可拭,日远当日忘。上一句是什么

我泪犹可拭,日远当日忘。下一句是什么

母哭不可闻,欲与汝俱亡。上一句是什么

吾年四十九,下一句是什么

羁旅失幼子。上一句是什么

羁旅失幼子。下一句是什么

幼子真吾儿,上一句是什么

幼子真吾儿,下一句是什么

眉角生已似。上一句是什么

眉角生已似。下一句是什么

未期观所好,上一句是什么

未期观所好,下一句是什么

蹁跹逐书史。上一句是什么

蹁跹逐书史。下一句是什么

摇头却梨栗,上一句是什么

摇头却梨栗,下一句是什么

似识非分耻。上一句是什么

似识非分耻。下一句是什么

吾老常鲜欢,上一句是什么

吾老常鲜欢,下一句是什么

赖此一笑喜。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