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征士魏员外
作者:罗隐 〔唐代〕
家遁苏门节,清贫粉署官。
不矜朝命重,只恨路行难。
窗晓鸡谭倦,庭秋蝶梦阑。
羡君归未得,还有钓鱼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朋友魏员外的羡慕。诗中提到,自己在苏门隐居,生活清贫,虽是官员却不求显贵。只希望能过上安静的生活,但却觉得出行艰难。晨曦时窗外的鸡鸣声让人疲倦,庭院中的秋蝶梦境也显得无趣。作者羡慕魏员外可以回归故里,而自己却只能留在此地,心中唯一的安慰是手边的钓鱼竿。
注释
- 家遁:隐居,逃避世俗生活。
- 苏门:指苏州的门,隐士聚集之地。
- 粉署官:指清白而贫困的官员,形象地描绘了作者的处境。
- 羡君:羡慕你。
- 钓鱼竿:象征着闲适的生活和对自然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罗隐,字存中,号幽溪,唐代诗人,以五言和七言诗闻名,尤其擅长描写隐逸生活和社会现实。他的诗风清新而深刻,常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不安,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诗人倾诉了自己的心声。
诗歌鉴赏
《寄征士魏员外》是一首蕴含深厚情感的诗作,作者通过描绘隐居生活的种种细节,展现了对清贫生活的接受与对繁华生活的拒绝。开篇“家遁苏门节”,就点出了诗人的隐居态度,虽然清贫,但内心却是宁静的。接下来的“不矜朝命重”,则表现出对官场权势的轻视,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名利的淡泊。
诗中,窗外的鸡鸣声和庭中的秋蝶梦,构成了一幅生动的静谧画面,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倦怠与无奈。而“羡君归未得,还有钓鱼竿”则表现出对魏员外的羡慕,钓鱼竿象征着一种恬淡的生活方式,恰好与诗人内心的向往相契合。整首诗情感真挚,形式优美,给读者以深刻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家遁苏门节:以隐居于苏州为节操。
- 清贫粉署官:清白而贫困的官员形象。
- 不矜朝命重:不在乎朝廷的重任。
- 只恨路行难:感叹出行的艰难。
- 窗晓鸡谭倦:早晨窗外的鸡鸣让人疲倦。
- 庭秋蝶梦阑:秋天的庭院和梦境显得无趣。
- 羡君归未得:羡慕朋友魏员外能够归家。
- 还有钓鱼竿:钓鱼竿象征闲适的生活。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清贫粉署官”与“不矜朝命重”。
- 比喻:钓鱼竿象征隐逸的生活。
- 拟人:窗外的鸡鸣声与庭中的梦境,赋予了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对繁华与权势的淡漠,反映了诗人对自我生活的思考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苏门:象征隐士文化。
- 鸡:象征日常生活的简单朴素。
- 蝶:象征自由与美好向往。
- 钓鱼竿:象征宁静与闲适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苏门”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北京
B. 苏州
C. 南京
答案:B -
诗人对朝廷的态度是?
A. 渴望
B. 忽视
C. 依恋
答案:B -
“钓鱼竿”象征着什么?
A. 权力
B. 忙碌
C. 闲适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终南山》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对比王维与罗隐两位诗人的隐逸思想,王维的诗更注重自然的描绘和哲理的探讨,而罗隐则更关注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两者在主题上虽有相似,却各具特色,体现了不同的审美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罗隐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