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送王缄》
时间: 2025-01-10 18:46: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送王缄
作者:苏轼
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
凭将清泪洒江阳。
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
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
殷勤且更尽离觞。
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
白话文翻译:
忘却了在成都的十年时光,因为你离去,心中不免思念。
我忍不住流下清泪洒在江阳。
故乡的好景在何处,孤独的旅人只感到悲凉。
坐在这里,愁绪满怀却未见君影,归来时却又心如刀绞。
殷勤地再为你斟满离别的酒。
此身如同旅居的客舍,何处才是我的家乡?
注释:
字词注释:
- 忘却:忘记。
- 思量:思念、考虑。
- 清泪:指眼泪。
- 洒:流下、洒落。
- 故山:故乡。
- 孤客:孤独的旅人。
- 别愁:离别的愁苦。
- 无肠:形容极度悲伤,肠子都似乎断了。
- 殷勤:热情、恳切。
- 离觞:离别的酒杯。
- 传舍:旅馆、客舍。
- 吾乡:我的家乡。
典故解析:
该诗描绘了离别时的愁苦情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朋友的深情。苏轼因政治原因被贬,离开了熟悉的地方,诗中流露出对故乡的无尽思念与孤独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作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洒脱的作品,也有细腻、感伤的作品。苏轼的作品常常融合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反映出深厚的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苏轼被贬至黄州时,因与友人王缄分别而作。在经历了政治风波与个人挫折后,苏轼对故乡的思念愈加深切,体现了他对友情及故乡的珍视。
诗歌鉴赏:
《临江仙·送王缄》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苏轼内心的孤独与对朋友的眷念。开篇“忘却成都来十载”,直接点出与王缄的友谊,十年时光虽已过去,但因朋友的离去,思念之情愈发浓烈。接着“凭将清泪洒江阳”,用“清泪”这一意象,形象地描绘了他因离别而流下的眼泪,充满了悲情。诗中“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表达了对故乡美好景色的怀念,以及身为孤客的悲凉心境,反映出诗人对归属感的渴望。
在“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中,作者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强调因朋友离去而心如刀绞的痛苦,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愁苦。结尾“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则将个人情感升华到对家乡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归属的迷茫与思考,令人深思。
整首词以离别为主题,伴随思乡情与孤独感,展现了苏轼细腻而感人的情感世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忘却成都来十载:指离开成都已十年,暗示时间流逝。
- 因君未免思量:朋友离去,心中不免思念。
- 凭将清泪洒江阳:因思念而流下眼泪,洒落在江边。
- 故山知好在:对故乡美好风景的追忆。
- 孤客自悲凉:身为游子,感到无比的孤独与悲凉。
- 坐上别愁君未见:独坐一处,愁苦的是未见好友。
- 归来欲断无肠:归来时内心的痛苦,情感如断肠。
- 殷勤且更尽离觞:热情地为友再斟离别酒。
- 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感到自己如同旅居的客人,迷失了家乡的感觉。
修辞手法:
- 比喻:“此身如传舍”将自己比作旅舍,突出漂泊感。
- 夸张:“欲断无肠”夸大痛苦,增强情感表达。
- 对仗:全诗有较强的对仗工整感,增强音乐性。
主题思想:
该诗通过对离别的描绘,反映了苏轼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游子在异乡的孤独感与归属感的缺失,情感深邃而真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阳:象征离别与思念的地方。
- 清泪:象征悲伤与思念。
- 故山:象征故乡美好的回忆。
- 孤客:象征身处异乡的游子。
- 离觞:象征离别的酒,承载了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忘却成都来十载”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故乡的怀念
B. 对朋友的思念
C. 对时间的无奈
D. 对生活的无聊 -
“此身如传舍”中的“传舍”指什么?
A. 家乡
B. 旅馆
C. 酒店
D. 学校 -
诗中提到的“清泪”最能代表什么情感?
A. 高兴
B. 思念
C. 愤怒
D. 无聊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同样表达离别与思念的情感。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描绘送别友人的情景,情感相通。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白的送别诗对比:两者在表达离别情感上各具特色,李白的豪放与苏轼的细腻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诗词全集》
- 《宋代文学史》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