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景贶以诗求东斋榜铭昨日闻都下寄酒来戏和》

时间: 2025-01-10 22:21:29

王孙天麒麟,眸子奥而澈。

囊空学愈富,屋陋人更杰。

我老书益放,笔落座争制。

欲求东斋铭,要饮西湖雪。

长瓶分未到,小砚干欲裂。

不似淳于髡,一石要烛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赵景贶以诗求东斋榜铭昨日闻都下寄酒来戏和

王孙天麒麟,眸子奥而澈。囊空学愈富,屋陋人更杰。我老书益放,笔落座争制。欲求东斋铭,要饮西湖雪。长瓶分未到,小砚干欲裂。不似淳于髡,一石要烛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王孙(指有才华的人)像天上的麒麟,眼神深邃而透彻。虽然口袋空空,但学问却越来越丰富;虽然房子简陋,但人却更加杰出。我年纪渐长,书法愈发张扬,笔落下时,争着要写出好字。想要得到东斋的铭文,必须先在西湖的雪中畅饮。长瓶的酒还没送到,小砚台也快要干裂了。这并不似淳于髡那样,一石酒却要点燃蜡烛来灭。

注释

  • 王孙:泛指有才华的人,常用来指贵族子弟。
  • 天麒麟:麒麟是一种传说中的神兽,象征吉祥与智慧。
  • 囊空:口袋空空,形容贫穷。
  • 屋陋:房屋简陋。
  • 笔落:下笔、写字。
  • :铭文,通常指刻在石头或金属上的文字。
  • 西湖雪:指西湖的雪水,隐喻美酒。
  • 淳于髡:淳于髡是《史记》中的人物,以酗酒著称。
  • 一石:一石为古代的量器,指酒的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文均有很高的成就,风格洒脱、豪放,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苏轼晚年,反映了他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文学的追求。此时的苏轼在政治上遭受打击,退居生活,但仍与友人保持密切联系,继续创作。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苏轼对友人与文学的深厚情感。开头用“王孙天麒麟”的比喻,形象地表现了理想中才华横溢之人的特质,随即转向对自身的反思,表达了虽然物质上贫乏,但精神和学识却愈加丰盈的感慨。在这里,苏轼用“囊空学愈富”来突出内心的富足,表现出一种超脱于物质的追求。

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展现了自身书法的进步与对铭文的渴望,表现出对文学的执着追求。最后一句“长瓶分未到,小砚干欲裂”,则通过对酒与砚台的描绘,增加了一种急迫感,表现出对友人寄酒的期待。

整首诗既有对友情的渴望,又有对自身学识的反思,情感丰富,意境深远,展现了苏轼作为文学家的深厚修养与独特视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王孙天麒麟:开篇即以美好形象引入,暗示理想中的人。
  2. 眸子奥而澈:形容眼神深邃,意味智慧与洞察。
  3. 囊空学愈富:对比贫穷与知识的增长,揭示内心的充实。
  4. 屋陋人更杰:环境的简陋与人的杰出形成鲜明对比。
  5. 我老书益放:自我反省,书法愈发放纵,表明对艺术的追求。
  6. 笔落座争制:书写时的专注与激烈,体现创作的热情。
  7. 欲求东斋铭:提出自己对文学作品的渴望。
  8. 要饮西湖雪:比喻饮酒的美好,暗示对友谊的期待。
  9. 长瓶分未到:表现对酒的期待与焦急。
  10. 小砚干欲裂:砚台即将干枯,象征创作的急迫感。
  11. 不似淳于髡:最后以淳于髡的故事作结,强调自己的追求与品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王孙比作天麒麟,形象生动。
  • 对仗:如“囊空学愈富,屋陋人更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如“小砚干欲裂”,突出创作的迫切与急切。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的怀念和对文学创作的追求,展现了苏轼在物质匮乏情况下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和对理想的坚定信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王孙:象征着才华与理想。
  • 天麒麟:代表智慧与美好。
  • 西湖雪:象征着友谊与美酒。
  • 小砚:文化与创作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孙天麒麟”中的“王孙”指的是? A. 王子
    B. 有才华的人
    C. 天子
    D. 平民

  2. 诗中提到的“小砚”象征什么? A. 书法的进步
    B. 友谊的期待
    C. 物质的匮乏
    D. 创作的迫切感

  3. “囊空学愈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金钱的渴望
    B. 对知识的追求
    C. 对生活的失望
    D. 对友谊的怀念

答案:
  1. B
  2. D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同样表现了对饮酒的热情与对生活的态度。
  • 杜甫《饮中八韵》:探讨了饮酒与人生的关系。

诗词对比

  • 苏轼《赤壁赋》:同样反映了对友人及理想的追求,使用了丰富的意象与生动的比喻,对比两者可以发现苏轼在不同情境下的创作风格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