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皇恩 其五》
时间: 2025-01-27 03:33: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感皇恩 其五
陈维崧
记在鲁蒙阴,霜枫浓淡。
叠巘层崖幻苍绀。
秋生海市,红日一轮孤陷。
晚凉催卸驮,投关店。
云迷石匮,烟零玉检。
翠羽金支半明暗。
秦松西笑,华掌碧莲初染。
齐州青八九,才如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鲁蒙山的秋天景色,霜冻后的枫树色彩斑斓。山峦叠嶂,宛如青色的幻影。秋天的海市蜃楼出现,红日孤独地沉入地平线。傍晚的凉风催促着卸下重负,停留在旅途中小店里。云雾迷蒙中,石头的空隙隐现,烟雾缭绕,像是玉器般精致的检验。翠色的羽毛和金色的花蕾交错着明暗。西边的秦松似乎在微笑,华丽的手掌上,碧绿的莲花刚刚被秋色染上。齐州的秋天,像是八九点的星星一样,恰如其分。
注释
- 鲁蒙:地名,可能指的是鲁蒙山。
- 霜枫:霜冻后的枫树,色彩鲜艳。
- 叠巘层崖:重叠的山峰和层层的崖壁,形象地描绘出复杂的地形。
- 海市:指海市蜃楼,秋季特有的自然现象。
- 晚凉:傍晚的凉意。
- 投关店:指旅途中停留的客栈或小店。
- 云迷石匮:云雾笼罩下的石头缝隙。
- 翠羽金支:比喻秋天的植物,色彩丰富。
- 秦松:一种松树,象征坚韧。
- 华掌碧莲:华丽的手掌与碧绿的莲花,形象生动。
- 齐州:地名,可能指齐州的秋天景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公元1640-1711),字子华,号竹坡,清代诗人,擅长词曲。其作品以清新、细腻著称,注重自然景观的描绘与情感的抒发。
创作背景:
《感皇恩》是陈维崧的一组词,反映了他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感悟。此首即是在秋季吟咏而作,表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深切感受与思索。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鲁蒙山的秋日景色,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诗中“霜枫浓淡”一语,生动地展示了秋天的色彩变化,展现了大自然的变幻莫测。接着“叠巘层崖幻苍绀”则通过层峦叠嶂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苍凉的氛围,仿佛让人置身于一幅水墨画中,感受到天地间的寥廓与浩渺。
随着诗句的深入,“秋生海市”引入了秋天特有的自然现象,通过“红日一轮孤陷”展现了夕阳西下的孤独感,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晚凉的描绘则让人感受到一丝丝的惆怅,在轻松与沉重之间游走。后面的“云迷石匮,烟零玉检”则让人联想到云雾缭绕、神秘莫测的山谷,营造出一种迷离的意境。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蕴含着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思索,既有对美的向往,也有对人生孤独的感悟,使得这首诗在清丽的表象下,显露出丰富的情感与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记在鲁蒙阴:回忆鲁蒙山的阴影中,暗示一种怀旧的情感。
- 霜枫浓淡:描绘秋枫的状态,浓淡相间,生动形象。
- 叠巘层崖幻苍绀:层层叠叠的山峦,展现出一种迷离的美感。
- 秋生海市:秋天的海市蜃楼,给人以幻觉与梦境的感觉。
- 红日一轮孤陷:夕阳的孤独与凄美,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 晚凉催卸驮,投关店:傍晚的凉意催促着行者卸下重担,体现了旅途的劳累与安逸。
- 云迷石匮,烟零玉检:云雾弥漫,石缝中隐约可见,增添了神秘感。
- 翠羽金支半明暗:植物的色彩变化,象征着生命的多样性。
- 秦松西笑:秦松的坚韧与微笑,似乎在与诗人对话。
- 华掌碧莲初染:色彩的交融,象征着生命的变化与美好。
- 齐州青八九,才如点:齐州的秋色如星星般点缀,生动而富有生机。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迷石匮”,将云雾与石头结合,营造出朦胧的意境。
- 对仗:如“翠羽金支”,形成视觉上的对称与和谐。
- 拟人:如“秦松西笑”,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孤独与自然美的思考,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慨与对生命的深刻体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枫:象征着秋天、凋零,代表着时光的流逝。
- 叠巘层崖:体现了自然的壮丽与复杂。
- 海市蜃楼:象征虚幻与梦境,反映人生的无常。
- 红日:象征着希望与孤独。
- 翠羽金支:象征生命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霜枫”代表了什么?
- A. 春天的花朵
- B. 秋天的枫树
- C. 冬天的雪景
-
“云迷石匮”中的“匮”指的是什么?
- A. 缺口
- B. 溪水
- C. 山谷
-
诗中哪个意象与孤独相关?
- A. 翠羽
- B. 红日一轮孤陷
- C. 齐州青八九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秋夕》杜甫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描绘秋景,但更强调人生的感慨与壮志。
- 《秋夕》:通过对秋夜的描写,展现出孤独与思乡的情感。
解读: 两首诗均在秋天的背景下表达诗人的情感,但《感皇恩 其五》更侧重于自然的描绘,而《登高》则更强调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陈维崧研究》
以上内容为对《感皇恩 其五》的详细解析与赏析,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意与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