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街鼓》
时间: 2025-01-10 22:14: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官街鼓
李贺 〔唐代〕
晓声隆隆催转日,
暮声隆隆呼月出。
汉城黄柳映新帘,
柏陵飞燕埋香骨。
磓碎千年日长白,
孝武秦皇听不得。
从君翠发芦花色,
独共南山守中国。
几回天上葬神仙,
漏声相将无断绝。
白话文翻译:
清晨的鼓声隆隆,催促着太阳升起,
黄昏的鼓声隆隆,召唤着月亮出山。
汉城的黄柳映着新挂的帘子,
柏陵的飞燕埋藏着香骨。
碎石千年,白日依旧漫长,
孝武皇帝和秦始皇都听不见这鼓声。
我愿与你共守南山,像芦花般翠绿,
独自在这里守护着我们的国家。
多少次天上埋葬了神仙,
而鼓声却从未断绝。
注释:
- 晓声:清晨的声音,指鼓声。
- 隆隆:形容声音大而沉重。
- 汉城:古代指汉朝的都城,今指西安。
- 黄柳:柳树的一种,象征着春天和生命。
- 柏陵:指柏树的陵墓,象征着历史和文化的深厚。
- 香骨:指埋在地下的名人的遗骨。
- 孝武:汉武帝,著名的皇帝。
- 秦皇:秦始皇,统一中国的第一位皇帝。
- 翠发:形容青翠的头发,借指年轻人。
- 芦花:芦苇的花,象征着清雅之气。
- 南山:指南方的山,象征着安定和希望。
- 漏声:指钟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典故解析:
- 孝武:汉武帝,重视文化和军事,开疆拓土,为后世称道。
- 秦皇: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统一度量衡,推动了历史进程。
- 神仙:古代传说中长生不老的神秘人物,象征着人们对长生和超脱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丰富的情感著称。其作品多描写历史、神话和个人情感,风格独特,常运用夸张和象征手法。
创作背景:
《官街鼓》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文化繁荣之际。诗人通过鼓声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期望,折射出当时人们对文化传承和国家安定的渴望。
诗歌鉴赏:
《官街鼓》展示了李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历史感。诗中通过“晓声隆隆”与“暮声隆隆”的对比,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与日月交替,营造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诗人以汉城黄柳、柏陵飞燕等意象,描绘了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历史的沉淀,表达了对过往英雄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未来的关切。
李贺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仗和夸张,使得诗歌在音韵上形成了和谐的节奏感,令读者在欣赏声音的同时,感受到内心的激荡与共鸣。整首诗在描绘古代历史的同时,也强调了当代人对文化的责任感,传达出诗人对国家的深厚情感与殷切期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晓声隆隆催转日:清晨鼓声催促着日出,展现了生生不息的自然循环。
- 暮声隆隆呼月出:黄昏鼓声召唤着月亮升起,形成昼夜交替的和谐。
- 汉城黄柳映新帘:汉城的黄柳映照着新挂的帘子,象征着新的开始。
- 柏陵飞燕埋香骨:燕子在柏陵飞翔,埋藏着历史的遗骨,表达对往昔的缅怀。
- 磓碎千年日长白:经历千年仍旧明亮的白天,表现历史的悠久。
- 孝武秦皇听不得:历史伟人无法听见这鼓声,象征着历史的断裂。
- 从君翠发芦花色:愿与年轻人共守家园,展现对未来的希望。
- 独共南山守中国:独自守护国家,表达爱国情怀。
- 几回天上葬神仙:神仙多次被埋葬,象征着历史的轮回。
- 漏声相将无断绝:钟声从未断绝,象征着历史的延续与文化的传承。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鼓声比作时间的流逝,增强了诗的意境。
- 对仗:上下句的结构对应,使得诗歌更有韵律感。
- 夸张:强调历史的悠久与文化的深厚,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传达了李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国家未来的期待,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传承的责任感,反映出诗人对家国情怀的深入探索与表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鼓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
- 黄柳:春天的象征,代表着生命与希望。
- 飞燕:自由与灵动的象征,寓意着对历史的追忆。
- 南山:安定与希望的象征,表达对未来的期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贺的《官街鼓》主要描绘了什么元素? A. 自然景色
B. 历史文化
C. 个人情感
答案:B -
“晓声隆隆催转日”中“晓声”指的是什么? A. 清晨的声音
B. 晚上的声音
C. 午夜的声音
答案:A -
诗中提到的“孝武秦皇”代表了什么? A. 历史伟人
B. 诗人自己
C. 自然现象
答案:A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史》
- 李贺的生平与诗歌研究相关文献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历史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壮丽的自然景色。
- 《春望》: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与《官街鼓》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但侧重点不同。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解读,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官街鼓》的丰富内涵及其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