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路曲》
时间: 2025-01-10 22:27: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沙路曲
作者: 李贺
柳脸半眠丞相树,
佩马钉铃踏沙路。
断烬遗香袅翠烟,
烛骑啼乌上天去。
帝家玉龙开九关,
帝前动笏移南山。
独垂重印押千官,
金窠篆字红屈盘。
沙路归来闻好语,
旱火不光天下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景:在丞相树下,柳树的脸庞半遮半掩,似乎在酣睡;佩戴马钉的骑士走在沙路上,马蹄声清脆。断烬上留有淡淡的香气,青烟袅袅升起,烛光映照下,乌鸦在天空中鸣叫着飞去。
帝王的玉龙开启了九道关口,帝前的权杖在南山上移动。独自留有重重印记的官印,压在千位官员的文件上,金色的印章上篆刻着红色的字形,似乎在旋转。
归来的路上听到好消息,干旱的火焰并未光照大地,却下起了甘霖。
注释:
字词注释:
- 丞相树:丞相在古代是最高的官职之一,这里可能指代权利的象征。
- 佩马钉铃:指骑士佩戴的马具,铃声清脆。
- 断烬:残余的火焰或余烬,表示未尽的热情。
- 烛骑:烛光照耀的骑士,具有象征意义。
典故解析:
- 玉龙开九关:源于古代帝王出征的意象,玉龙象征帝王的权威和开疆拓土的力量。
- 南山:在古诗中常常用来象征远方与高远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奇特的想象和张扬的个性而著称。他的诗歌语言新颖,风格独特,常常表现出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沙路曲》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关,李贺在诗中借景抒情,表达对权力与自由的思考。
诗歌鉴赏:
《沙路曲》是一首富有画面感的诗,李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个体的孤独。诗的开头,柳脸和丞相树的结合,传达出一种静谧而又富有生命的感觉,仿佛在说权力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接下来的描写则转向骑士的形象,马铃声响起,带来了一丝动感,似乎隐喻着诗人对冒险与自由的渴望。断烬的余香和袅袅青烟则为整首诗增添了几分感伤与怀旧,烛骑啼乌的意象又使人联想到对未来的迷茫与期待。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帝王开疆拓土的场景,映射出权力的庞大与官场的复杂。最后的“沙路归来闻好语,旱火不光天下雨”既是对现实的无奈,也是对未来的希望,表现了个体与社会、权力与自由之间的复杂关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柳脸半眠丞相树:描绘了春日温暖的场景,柳树微微遮掩,给人一种安静的氛围。
- 佩马钉铃踏沙路:骑士的出现打破了宁静,传达出一种动感与活力。
- 断烬遗香袅翠烟:余烬的香气与青烟象征着过去的回忆与情感。
- 烛骑啼乌上天去:烛光与乌鸦的结合,暗示着诗人向往自由与追求理想的精神。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帝家玉龙”,将玉龙比作帝王的权力,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权力与个体命运的思考,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示出历史的沧桑与人心的变化,表现了对自由的向往与对现实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脸:象征柔美与生命。
- 马钉铃:象征力量与勇气。
- 断烬:象征过往的记忆与情感的延续。
- 烛光与乌鸦:象征希望与自由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柳脸半眠”的意象主要表现了什么? A. 自然的和谐
B. 权力的象征
C. 人的孤独
答案:A -
“佩马钉铃踏沙路”中“沙路”象征什么? A. 权力的道路
B. 生命的旅程
C. 未来的希望
答案:B -
诗的最后一句“旱火不光天下雨”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望
B. 希望
C. 无奈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现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 王维的《鸟鸣涧》:描绘自然与人心的和谐。
诗词对比:
- 《沙路曲》与李白的《庐山谣》在自然意象的描绘上有相似之处,都通过生动的景象表达个人的情感与理想,但李贺更侧重于权力与个体的碰撞,而李白则更为追求自由与超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李贺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