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题画》
时间: 2025-01-23 21:52: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幽涧却红尘。
石上长留草木春。
万壑千岩回合处,
嶙峋。
莫遣渔郎更问津。
宠辱总非真。
鸡犬桃源好卜邻。
似我馀生甘采药,
前因。
梦里卢生解笑人。
白话文翻译:
在幽静的山涧里,远离红尘的纷扰。
石头上常年长满春天的草木。
在万山千岩交汇的地方,
险峻而奇特。
不要再让渔夫问我该往哪里去。
荣宠和耻辱都是虚假的。
鸡犬相闻的桃花源是最好的邻居。
像我这样的人,余生甘愿去采药,
这是因为过去的原因。
在梦中,卢生和我一起笑谈。
注释:
- 幽涧:幽静的山涧。
- 红尘:指世俗的纷扰与喧嚣。
- 长留:常年留存。
- 嶙峋:形容山石崎岖,形态奇特。
- 渔郎:指渔夫。
- 宠辱:荣华与耻辱。
- 桃源:指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象征理想的隐逸生活。
- 采药:指隐士采集药材,以求长生。
- 卢生:传说中的人物,指陶渊明的好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尔堪(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和隐逸生活,追求清幽淡泊的生活情趣。
创作背景:
《南乡子 题画》写于作者身处自然环境之时,反映了他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过往经历的反思。
诗歌鉴赏:
《南乡子 题画》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在诗的开头,诗人描绘了一个与世俗隔绝的幽静山涧,“幽涧”与“红尘”的对比,形成鲜明的反差,传达出一种逃离繁华的渴望。接着,诗人写道“石上长留草木春”,表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永恒,传达出一种宁静持久的美感。诗中的“万壑千岩回合处,嶙峋”,以险峻的山石形象,暗示了人生活的艰辛与复杂。
“莫遣渔郎更问津”一语,表达了诗人对不再被打扰的渴望,渔郎的问询象征着世俗的烦恼与纷扰,这里显示出诗人对个人空间的珍视。接下来的“宠辱总非真”则揭示了对荣华富贵的淡薄态度,表现出对世俗功名的无所谓。
最后,诗人以“似我馀生甘采药,前因”结束,显示出他甘愿过隐逸生活,采药求道的志向,且“梦里卢生解笑人”则暗示着一种理想的友谊和生活状态,表现了诗人对逍遥自在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幽涧却红尘:在幽静的山涧里远离世俗。
- 石上长留草木春:石头上常年绿草如春,意态自然。
- 万壑千岩回合处,嶙峋:形容山脉的险峻,奇特。
- 莫遣渔郎更问津:不想再让渔夫询问去向,表现对世俗的厌倦。
- 宠辱总非真:荣宠与耻辱皆为虚幻。
- 鸡犬桃源好卜邻:理想的桃花源是最好的邻居,表现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似我馀生甘采药:愿意过隐逸生活,采药求道。
- 前因:指向过去的经历。
- 梦里卢生解笑人:在梦中与好友卢生欢笑,暗示理想中的友谊。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红尘”比喻世俗烦扰。
- 对仗:如“万壑千岩”,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自然景象以情感,使其更富有生机。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对世俗繁华的厌倦和对自然宁静的追求,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追求清净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幽涧:象征着宁静与隐逸。
- 红尘:象征世俗的纷扰与喧嚣。
- 草木春:象征生机与自然的永恒。
- 桃源:象征理想生活的归宿。
- 采药:象征隐士的生活方式和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幽涧却红尘”中的“红尘”指什么? A. 自然
B. 世俗
C. 幽静 -
“鸡犬桃源”中的“桃源”是指哪位诗人的作品? A. 李白
B. 陶渊明
C. 杜甫 -
诗中的“莫遣渔郎更问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渴望交流
B. 对世俗的厌倦
C. 对旅行的向往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曹尔堪与陶渊明的作品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曹尔堪的诗中更多了一层对世俗荣辱的反思,而陶渊明则更侧重于对理想生活的描述。两者都强调了自然的美与人心的宁静,但在情感基调上存在细微差别。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精华选》
- 《陶渊明与隐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