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微之登高斋三首》
时间: 2025-01-26 23:10: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王微之登高斋三首
作者:王安石
寒云沈屯白日埋,
河汉荡坼天如簁。
衡门兼句限泥潦,
卧听窾木鸣相挨。
萧辰忽扫纤翳尽,
北岭初出青嵬嵬。
微之新诗动我目,
烂若火齐金盘堆。
想携诸彦眺平野,
高论历诋秦以来。
觥船淋浪始快意,
忽忆归云胡为哉。
念君少壮辍游衍,
发挥春秋名玉杯。
书成不得断国论,
但此空语传八垓。
登临兴罢因感触,
更欲远引追宗雷。
君知富贵亦何有,
谄誉未足偿讥排。
风豪雨横费调燮,
坐使发背为黄台。
留宾往往夜参半,
虽有杂俎无由开。
江南佳丽非一日,
况乃故园名池台。
能招过客饮文字,
山水又足供欢咍。
剩留官屋贮酒母,
取醉不竭当如淮。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寒冷的云层压在白日之上,银河似乎也在翻腾,天空如同一张巨大的筛子。门口泥水交融,躺在床上听到窗外树木的声音,不免感到相互挤压。微风轻轻吹散了细小的阴霾,北岭的青峦初现。微之的新诗吸引了我的目光,像火焰般灼热,金盘般辉煌。想要与诸位朋友一起远眺平原,畅谈自秦以来的高论。酒杯在江水中轻轻摇晃,心情愉悦,但却不由得想起归途的云彩,让我感到惆怅。想念你年轻时的游玩,借着春秋的名酒来畅谈。书写成文却无法中断国事的讨论,这些空话只能在八垓之上流传。登高望远之后,感慨万千,更想远引雷声。你知道富贵又有什么呢,谄媚的赞誉并不足以抵偿讥讽的痛苦。狂风暴雨中难得安宁,坐在这里却感觉背后如同黄台一样沉重。留客至半夜,虽有丰盛佳肴却无从共享。江南的美丽不是一朝一夕的,何况故乡的名池台。能招待过客畅饮文字,山水之间更是欢声笑语。最后只留下官邸储存酒母,想要痛快畅饮,便如淮河般无竭。
注释
- 寒云:形容天气阴冷的云层。
- 河汉:银河,古代对银河的称呼。
- 衡门:指门的边界,这里用来形容门外的泥泞。
- 窾木:窗外的树木,似乎在发出声音。
- 萧辰:指清晨的微风。
- 微之:王微之,诗的对象。
- 觥船:酒杯与船的结合,象征饮酒的快意。
- 八垓:指极高的地方,象征虚无与远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主张变革,推行新法,强调经济和政治的改革与发展。其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善于描绘自然景物与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王安石登高时的即兴所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感悟、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哲理的反思。正值寒冬,诗中借景抒怀,寄托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王安石的《和王微之登高斋三首》以生动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诗中开篇描绘了寒冷的云层和银河,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氛围,唤起读者的思考。接着,诗人通过对窗外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敏感与共鸣。随着诗句的发展,作者抒发了对王微之的思念,展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与思想的碰撞。
诗中的意象丰富,北岭的青嵬嵬与江南的美丽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作者的情感变化。通过对游玩与饮酒的描绘,诗人不仅展示了生活的乐趣,更引发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最后,王安石以“取醉不竭当如淮”结束,表达了对饮酒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才情,也反映了宋代士人的情怀与理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寒云沈屯白日埋:寒冷的云层笼罩着天空,阳光被遮蔽,营造出一种沉闷的气氛。
- 河汉荡坼天如簁:银河在空中翻腾,形态如同筛子,象征着变化与不安。
- 衡门兼句限泥潦:门外的泥泞限制了出行,表现了生活的艰辛。
- 卧听窾木鸣相挨:躺在床上听到窗外树木的声音,生动展现了自然的细腻。
- 萧辰忽扫纤翳尽:微风吹散了阴霾,象征着希望与重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银河比作筛子,形象生动。
- 拟人:树木发出声音,使自然更具生命力。
- 对仗:如“觥船淋浪始快意”,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价值的反思,展现了诗人豁达的生活态度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寒云:象征阴冷与压抑的情绪。
- 银河:象征浩瀚与变化。
- 北岭:象征希望与未来的方向。
- 酒母:象征生活的乐趣与人际的交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
- A. 杜甫
- B. 王安石
- C. 李白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河汉”指什么?
- A. 大海
- B. 银河
- C. 河流
- D. 湖泊
-
诗中的“觥船淋浪始快意”表明了什么情感?
- A. 愁苦
- B. 快乐
- C. 失落
- D. 忧伤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 《夜泊牛津》:王安石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和王微之登高斋三首》与杜甫的《登高》在表现手法上有相似之处,均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但王安石更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而杜甫则更注重于对历史与社会的反思。两者在情感基调上也有差异,王安石的诗更显豁达,而杜甫的诗则多了一份沉重与哀伤。
参考资料
- 《全宋诗》
- 《王安石诗文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