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士葛君挽辞》

时间: 2025-01-26 22:58:42

楚人黄歇地,晋代葛洪家。

特擅山川秀,相承黻冕华。

猗君有清尚,於世不雄夸。

令子能传业,流光未可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处士葛君挽辞
作者: 王安石 〔宋代〕

楚人黄歇地,晋代葛洪家。
特擅山川秀,相承黻冕华。
猗君有清尚,於世不雄夸。
令子能传业,流光未可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楚国的黄歇(指黄承儿,意指贤人)和晋代的葛洪都是名士。二人都擅长山水的美好,继承了高贵的文化和声望。啊,君子有清白的志向,在世上并不张扬夸耀。希望你的儿子能够继承你的事业,光辉的前程是无尽的。

注释:

  • 楚人黄歇:指楚国的黄歇,寓意贤者。
  • 晋代葛洪:指晋代著名道士葛洪,以炼丹和隐逸著称。
  • 黻冕华:黻冕是古代官服,象征高贵的地位和文化传承。
  • 猗君:表达对君子的称赞,猗有美好之意。
  • 流光未可涯:意指事业光辉灿烂,前途无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是“变法派”的领军人物,主张进行政治和经济改革,以振兴国家。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王安石为挽留葛君(葛洪)而作,表达对其才华与品德的敬仰,寄托了对后辈的期望与祝福。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现了对贤士葛君的追忆与赞美,诗中的意象与情感交织,展现了王安石对古代文化的推崇和对君子精神的向往。开篇提到的黄歇与葛洪,引出了对二者的赞美,强调了他们在山水文化中的独特地位。王安石通过对比展现了葛君的清白与不张扬,同时表达了对其子承继事业的期望,寓意深长。

通过“流光未可涯”的结尾,王安石不仅仅是在缅怀葛君,更多的是在传达一种乐观向上的人生哲学,强调了事业的延续性与光辉。这种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对未来的憧憬,反映了王安石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对后代的美好寄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楚人黄歇地:提到楚国的黄歇,说明其出身背景。
  2. 晋代葛洪家:引入葛洪,进一步说明历史渊源。
  3. 特擅山川秀:强调二者在山水文化上的才能。
  4. 相承黻冕华:表明他们的文化和地位是相承的。
  5. 猗君有清尚:赞美葛君品德高尚。
  6. 於世不雄夸:指其谦逊不张扬的态度。
  7. 令子能传业:希望其子能够继承事业。
  8. 流光未可涯:意指未来前程光明,事业无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贤者比作山川,强调其卓越。
  • 对仗:整首诗在平仄和对仗上相得益彰,增强了韵律美。
  • 象征:黄歇与葛洪不仅是历史人物,更象征了理想的君子形象。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贤者的追忆与敬仰,同时寄托了对后辈的期望,体现了王安石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意象分析:

  • 黄歇:象征贤德之士,代表清白与理想。
  • 葛洪:象征隐逸与智慧,代表文化的传承。
  • 山川:象征自然与美好,反映诗人的情怀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楚人黄歇”是指: A. 贤人
    B. 武将
    C. 商人

  2. “流光未可涯”表达的意思是: A. 未来光明
    B. 过去辉煌
    C. 现在困惑

答案

  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处士葛君挽辞》与李白的《将进酒》都表达了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但王安石更注重对文化传承的赞美,而李白则强调豪放与自由。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共同展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丰富内涵。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文化与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