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赴郡燕旄节适至》

时间: 2024-10-22 13:10:30

贤侯佳节初开燕,谁是风流晋孟嘉。

已判百年唯白发,不羞九日对黄花。

拥旄遥佩藩臣印,把盏重来刺史家。

希事此邦应未有,一时千里借光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月赴郡燕旄节适至
贤侯佳节初开燕,
谁是风流晋孟嘉。
已判百年唯白发,
不羞九日对黄花。
拥旄遥佩藩臣印,
把盏重来刺史家。
希事此邦应未有,
一时千里借光华。

白话文翻译:

在九月前往郡城参加燕旄节,贤明的侯爷,佳节刚刚开始,谁能比得上风流才子晋朝的孟嘉。经过百年岁月,换来的只有白发,不惭愧于九月九日的重阳节对着黄花。手持旄节,远远地佩戴着藩臣的印章,举杯再访刺史的家。希望在这个地方能够有所作为,虽然现在的成就还未显现,但我愿意借着这千里光华去追寻理想。

注释:

  • 贤侯:指贤明的侯爷,称赞地方统治者。
  • 燕旄节:古代的节日,通常与庆祝和宴请有关。
  • 晋孟嘉:指东晋时期的著名文人孟郊,以风流才子著称。
  • 白发:象征年老,经历的沧桑。
  • 黄花:指重阳节时人们佩戴的菊花,象征长寿。

典故解析:

  • 九月九日:指重阳节,有“登高”和“赏菊”的传统。
  • 孟嘉:东晋时期的名士,他的风流才子形象常被后人所称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姜特立,宋代诗人,以其清新俊逸的诗风著称,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时事。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九月九日重阳节,诗人于节日之际,感慨时光流逝,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重阳节的庆祝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理想的追求。开篇提到的“贤侯佳节初开燕”设定了一个欢庆的氛围,鲜明地表现出节日的喜悦与热闹。而“谁是风流晋孟嘉”则引入了对历史人物的回忆,反映出诗人对才华与风流的向往与羡慕。接下来的“已判百年唯白发”则是对岁月流逝的深刻感慨,恰如其分地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脆弱。通过“拥旄遥佩藩臣印”,诗人表现了对权力与地位的渴望,而最后一句“希事此邦应未有”,则是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表达了诗人希望能有所作为的决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贤侯佳节初开燕”:贤良的侯爷,在佳节初始时举办宴会。
    • “谁是风流晋孟嘉”:谁能比得上文采风流的孟嘉。
    • “已判百年唯白发”:经过百年,留下的只有白发。
    • “不羞九日对黄花”:不因重阳节的黄花而感到羞愧。
    • “拥旄遥佩藩臣印”:手握旄节,遥远地佩戴着藩臣的印章。
    • “把盏重来刺史家”:再一次举杯回到刺史的家中。
    • “希事此邦应未有”:希望能在此地有所作为,尽管未曾实现。
    • “一时千里借光华”:借着这短暂的时光追寻光华与理想。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贤侯佳节,风流晋孟嘉”,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白发比作岁月的象征,深刻传达了人生的感慨。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与理想追求的思考,既有对往昔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希冀。

意象分析:

  • 贤侯:象征理想的统治者与社会的美好。
  • 黄花:象征长寿与重阳节的传统。
  • 白发:象征年长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 A. 中秋节
    • B. 重阳节
    • C. 春节
    • D. 端午节
    • 答案:B
  2. 诗中“拥旄遥佩藩臣印”中的“藩臣”指的是什么?

    • A. 朋友
    • B. 地方统治者
    • C. 官员
    • D. 诗人
    • 答案:B
  3. 诗人对自己的年纪有何感慨?

    • A. 感到年轻
    • B. 感到无奈
    • C. 感到骄傲
    • D. 感到遗憾
    • 答案: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张籍的《秋夕》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 杜甫《登高》:同样是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与自然的景色,但杜甫更侧重于历史的沧桑和个人的苦闷,而姜特立则更多地关注于理想与追求的希望。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