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双溪城外》

时间: 2025-01-11 19:49:35

雪消閒出郭,骑马踏山桥。

池响冰澌落,泥融雁齿消。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雪消閒出郭,骑马踏山桥。
池响冰澌落,泥融雁齿消。

白话文翻译

雪融化后,悠闲地走出城郭,骑马踏过山间的小桥。
池塘里,冰块坠落发出声响,泥土开始融化,雁群的痕迹也消失了。

注释

  • 雪消:雪融化。
  • :悠闲,轻松自在。
  • 出郭:离开城外的围墙。
  • 骑马:骑着马。
  • 踏山桥:踩在山间的小桥上。
  • 池响:池塘里传出的声音。
  • 冰澌落:冰块掉落。
  • 泥融:泥土开始融化。
  • 雁齿消:雁的足迹消失。

典故解析

  • :在古代诗歌中常常象征纯洁与宁静。
  • :雁是一种迁徙鸟,常用来象征远行或离别。
  • :桥象征连接与交通,也常用作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字子美,号松斋。姜特立的诗作多以自然景色为题材,风格清新,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雪后春融时节,反映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感受,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诗歌鉴赏

这首《雪后双溪城外》描绘了雪后初融的景象,以轻松的笔调展现了初春的气息。首句“雪消閒出郭”,带有一种悠闲的生活态度,仿佛在告诉我们这时节的宁静与美好。作者骑马走出城外,踏上山桥,这不仅是对自然的亲近,更是对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池响冰澌落”,利用声音的描写,增强了景象的生动性,冰块的落下,仿佛在为春天的到来奏响序曲。最后两句“泥融雁齿消”则暗示了春天的变化与生命的复苏,泥土的融化象征着新生的开始,而消失的雁迹则是对冬季的告别。整首诗在意象上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春意盎然的画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雪消閒出郭:描绘了雪融化后,悠闲走出城郭的情景,展现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2. 骑马踏山桥:表现了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愉悦心情,骑马的动作也象征自由。
  3. 池响冰澌落:通过声音描写,增强了景象的生动性,冰的落下似乎在预示着季节的更替。
  4. 泥融雁齿消:通过自然变化表现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转换,雁迹消失象征着冬天的结束。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如“雪消”与“泥融”,形成鲜明的对比。
  • 拟人:池塘的“响”有拟人之意,赋予自然以生命感。
  • 象征:雪与冰象征冬天,而泥土的融化和雁的离去则象征春天的来临。

主题思想

整首诗描绘了雪后春融的美丽自然景象,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期待与向往,同时也传达出一种轻松自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纯洁、宁静的自然状态。
  2. 池塘:水的象征,代表生命的源泉。
  3. :象征冬季的结束,春天的来临。
  4. :象征远行与离别,暗示季节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骑马踏”的是什么?

    • A. 河流
    • B. 山桥
    • C. 雪地
    • D. 草地
  2. “池响冰澌落”中“冰澌”的意思是?

    • A. 大雪
    • B. 冰块
    • C. 雪花
    • D. 雾气
  3. 诗中提到“泥融雁齿消”最后消失的是什么?

    • A. 雪
    • B. 雁的足迹
    • C. 春天
    • D. 冰

答案

  1. B. 山桥
  2. B. 冰块
  3. B. 雁的足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诗词对比

可以将此诗与王维的《鸟鸣涧》进行比较,两者均描写自然之美,但姜特立的作品更侧重于春天的复苏,而王维则表现出更深邃的内心感受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通史》
  • 《古诗词鉴赏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