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胜之运使》
时间: 2025-02-04 16:15: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萧然生事委江皋,壮士何尝似钓鳌。
千里得书来见约,一朝乘兴去忘劳。
已将流景休谈笑,聊为知音破郁陶。
正是东风将欲发,湖山春色助挥毫。
白话文翻译:
在江边悠然自得,壮士何曾像钓鱼的人那样渔猎。
千里之外的书信送来约定,今天兴致勃勃地去享受生活。
已经把流逝的时光抛诸脑后,暂且与知音交谈,打破心中的郁闷。
正值东风即将吹起,湖山的春色助我挥洒笔墨。
注释:
- 萧然:形容清静、悠然的样子。
- 江皋:指江边的土坡。
- 壮士:指英勇的男子,通常是指有志之士。
- 钓鳌:比喻追求功名利禄。
- 千里得书:指远方的朋友寄来的信。
- 乘兴:兴致勃勃地。
- 郁陶:指心情抑郁。
- 东风:春天来临的象征。
- 挥毫:写字、作诗的意思。
典故解析:
“钓鳌”典出于古代传奇中,鳌是海中的一种神兽,常用来比喻追求名利和权势。此处用以反衬壮士的志向与钓鱼者的平淡生活之间的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主张“变法”,致力于改革,倡导经济与文化的复兴。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王安石心境平和的时刻所作,反映他对生活的闲适态度及对友人的思念,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江边的闲适景象,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以闲适的自然景观引入,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似乎在反思壮士的追求与平淡生活的价值。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书信的寄达,表达了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及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最后,借用春风与湖山的美景,展示了创作的灵感与生命的活力。整首诗在意象的选择上,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展现了王安石淡泊明志的生活哲学和对友谊的珍视,给人一种温暖与希望的感受。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萧然生事委江皋:描绘作者在江边的闲适情景,表现出一种放松的心态。
- 壮士何尝似钓鳌:通过壮士的形象,反思人生的追求与渔猎的简单生活形成对比。
- 千里得书来见约:书信的到来象征着友谊的延续和人生的约定。
- 一朝乘兴去忘劳:表达了作者在兴致勃勃时忘记了生活的烦恼。
- 已将流景休谈笑:对时间流逝的无奈,选择在友谊中寻求快乐。
- 聊为知音破郁陶:与知音的交谈使心中的抑郁得以释放。
- 正是东风将欲发:春天的到来象征着新的开始和生机。
- 湖山春色助挥毫:自然的美景激发创作的灵感,展现出作者的创作激情。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壮士与钓鳌的人进行对比,含蓄表达对追求的思考。
- 拟人:赋予春风和湖山以生命,增强了自然景色的生动感。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自然与人情的交织,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创作与心境的渴望,展现了一种闲适而又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江皋:象征闲适的生活环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
- 壮士:代表追求理想与目标的人,反映出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 书信:象征友情与承诺,展现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 东风与春色:象征新的开始与生命的活力,激发创作灵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千里得书”指的是什么? A. 朋友的书信
B. 诗人的书法
C. 书籍的出版 -
诗中“壮士”与“钓鳌”的对比意图是什么? A. 强调壮士的勇气
B. 反思人生的追求
C. 描述钓鱼的乐趣 -
诗中提到的“东风”象征什么? A. 冬天的寒冷
B. 春天的到来
C. 秋天的丰收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寄胜之运使》与李白的《将进酒》都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友谊的赞美,但王安石更强调闲适与内心的宁静,而李白则更加奔放,表达了对酒与自由的热爱。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反映出不同的人生态度。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代文学概论》
- 《古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