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留滞边庭久,归思岁月赊。
黄云同入塞,白首独还家。
宛马随秦草,胡人问汉花。
还伤李都尉,独自没黄沙。
白话文翻译:
我在边境停留了很久,归家的思念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愈加深重。
黄昏的云彩与我一起进入边塞,而我已是白发苍苍,独自返回家乡。
骏马在秦地的草原上奔跑,胡人询问汉地的花朵。
我更为李都尉感到惋惜,他孤身一人消失在黄沙之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留滞:停留,逗留。
- 边庭:边境的庭院,指边塞。
- 岁月赊:岁月拖延,归家的思念愈加深重。
- 宛马:形容马匹的姿态,骏马。
- 胡人:指北方的少数民族,如匈奴、突厥等。
- 李都尉:李都尉为人名,可能是指历史上某位著名的边防军官。
典故解析:
李都尉是历史上著名的将领,他的事迹常被诗人提及,以表示对边疆将士的怀念和敬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鏦,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以边塞诗闻名。他的作品多描写边疆生活与思乡之情,具有浓厚的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长期驻守边塞时期,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战争的无奈和对同僚的怀念,反映了唐代边疆的动荡局势。
诗歌鉴赏:
《入塞曲》是一首深情而忧伤的边塞诗,诗中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开头两句“留滞边庭久,归思岁月赊”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归家的渴望,字句中蕴含着对时间的无奈和对故土的深情。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黄云同入塞,白首独还家”展现了诗人年华已逝,白发苍苍的孤独感,边塞的黄云似乎在与他共同经历这份孤独。
“宛马随秦草,胡人问汉花”两句,描绘了边疆的自然景象,秦草和汉花形成了鲜明的文化对比,反映出边境复杂的民族关系与文化交融。最后一句“还伤李都尉,独自没黄沙”更是将全诗推向高潮,李都尉的孤单身影呼应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令人对边疆将士的命运感到深深的惋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留滞边庭久:表达了在边境驻守的时间之久。
- 归思岁月赊:归家的思念因时间的流逝而愈加沉重。
- 黄云同入塞:描绘了黄昏的云彩与他一同进入边塞,象征着孤独的旅程。
- 白首独还家:诗人已是白发苍苍,独自一人回家,感受到岁月的无情。
- 宛马随秦草:描绘骏马在秦国草原奔跑,形成生动的画面。
- 胡人问汉花:反映出边塞的民族交融,胡人与汉文化的碰撞。
- 还伤李都尉:对李都尉的思念和惋惜,体现了对边防将士的敬意。
- 独自没黄沙:李都尉的孤单消失在广袤的黄沙中,象征边疆的残酷与无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黄云同入塞,白首独还家”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边疆的黄沙象征着战争的无情与孤独。
- 意象:通过自然景象表现内心情感,如黄云、骏马等意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切的思念、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边疆生活的无奈与悲伤,体现了边塞将士的孤独与勇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云:象征着边塞的凄凉与孤独。
- 白首:代表了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宛马:象征着自由与勇敢。
- 胡人:反映出边疆的多元文化与复杂的社会关系。
- 黄沙:象征着战争的残酷与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黄云”象征什么?
A. 家乡的美丽
B. 孤独与凄凉
C. 战争的胜利 -
“白首独还家”中“白首”指的是什么?
A. 年轻人
B. 诗人的孤独
C. 年老的人 -
李都尉在诗中代表了什么?
A. 诗人的朋友
B. 边防将士的命运
C. 家乡的美好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王昌龄《出塞》
诗词对比:
《入塞曲》与王昌龄的《出塞》都描写了边塞的生活与思乡之情,但郑鏦的作品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王昌龄则更强调边疆的豪情和壮志。两首诗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不同的边塞情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入塞曲》的深刻内涵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