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十四首 其八》

时间: 2025-01-26 04:46:06

一叶扁舟两渔父,波平山远烟昏。

同舟不约必相亲。

撑篙立船尾,撒网立船唇。

数遍十三陵里帝,因称宣德为君。

大珰专政履霜辰。

亲钤广运宝,御笔赐黄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叶扁舟两渔父,
波平山远烟昏。
同舟不约必相亲,
撑篙立船尾,
撒网立船唇。
数遍十三陵里帝,
因称宣德为君。
大珰专政履霜辰,
亲钤广运宝,
御笔赐黄门。

白话文翻译

一只小船上有两位渔夫,
波平浪静,远处的山显得朦胧昏沉。
同舟共渡自然会亲近,
一位在船尾撑着船桨,
另一位在船头撒网捕鱼。
在十三陵中多次经过,
因而称赞宣德皇帝为明君。
大珰专权,执政如履薄冰,
亲自掌管广运宝,
皇帝的御笔赐给黄门。

注释

  • 扁舟:小船。
  • 渔父:捕鱼的人,渔夫。
  • 波平:水面平静。
  • 烟昏:形容远处的山色朦胧。
  • 同舟不约:同在一条船上,自然会亲近。
  • 撑篙:用桨撑船。
  • 撒网:撒网捕鱼的动作。
  • 十三陵:明朝皇帝的陵墓,位于北京。
  • 宣德:明朝宣德皇帝,名朱瞻基。
  • 大珰:大权,指掌握政权的人。
  • 广运宝:指掌管宝物的官职。
  • 黄门:黄门侍郎,负责皇宫内务的官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奕绘,清代诗人,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清代,表现了作者对渔民生活的观察,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安定与和平。

诗歌鉴赏

这首《临江仙》以渔父的生活为背景,描绘了宁静的自然景象与人情的温暖。开篇的“一叶扁舟”是诗的主线,渔父的形象则代表了劳动者的淳朴与善良。诗中“同舟不约必相亲”的意象,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自然亲密关系,传达出一种人情味。接着,诗人把目光转向历史,提及了明代宣德皇帝,既展示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也流露出对政治的关注。结尾部分提及“大珰专政”、“亲钤广运宝”,可见诗人对权力与政治的深刻理解,暗示了当时的政局与权力游戏,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叶扁舟两渔父:描绘出平静的水面上,两位渔夫的生活场景。
  • 波平山远烟昏:构建出一种朦胧的自然景象,增加了诗的意境。
  • 同舟不约必相亲:强调人与人之间自然而然的亲密关系。
  • 撑篙立船尾,撒网立船唇:具体描绘渔夫的劳作,生动形象。
  • 数遍十三陵里帝:引入历史元素,表现对明王朝的怀念。
  • 因称宣德为君:对宣德皇帝的赞美,展示了对明代盛世的向往。
  • 大珰专政履霜辰:暗示政权的危险与不稳,表达出对权力的看法。
  • 亲钤广运宝,御笔赐黄门:反映权力中心的运作,揭示政治的复杂性。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撑篙立船尾,撒网立船唇”,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 比喻:用“扁舟”比喻人生旅途,表达孤独与依靠。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渔父的生活描绘与历史的反思,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同时也对权力与政治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的关注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扁舟:象征人生的旅途与渺小。
  • 渔父:代表辛勤劳动的人。
  • 烟昏:象征自然的神秘与柔和。
  • 十三陵:承载历史的厚重与辉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十三陵”是指哪个朝代的皇帝陵墓?
    • A. 唐代
    • B. 明代
    • C. 清代
  2. 填空题:诗中“同舟不约必相亲”表现了__关系。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大珰专政”是对权力的赞美。(对/错)

答案

  1. B
  2. 人与人之间的自然亲密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描绘自然景象,充满人与自然的和谐。
  • 杜甫的《春望》:反映对国家的思考和历史的感慨。

诗词对比

  • 《临江仙》 vs. 《庐山谣》:两者都展现了自然美,但《临江仙》更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庐山谣》则展现了个人情感与自然的融合。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明清历史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