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林惠州深父二首》

时间: 2025-02-04 15:33:48

吾道初彫丧,名公竟典刑。

牧民沾汉玺,诏子有韦经。

阻奉金銮对,虚埋石槨铭。

登门人已往,遗范俨丹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挽林惠州深父二首 黄公度 〔宋代〕

吾道初彫丧,名公竟典刑。 牧民沾汉玺,诏子有韦经。 阻奉金銮对,虚埋石槨铭。 登门人已往,遗范俨丹青。

白话文翻译:

我的道路初遭挫折,而名公却最终遵循了典范。 治理百姓,得到了汉朝的玺印,教导子孙有如韦编三绝的经典。 因阻碍未能奉诏入朝,空留下石槨上的铭文。 登门拜访的人已逝去,留下的典范宛如丹青画卷。

注释:

  • 吾道初彫丧:彫丧,指遭受挫折或失败。
  • 名公竟典刑:名公,指有名望的人;典刑,指遵循典范。
  • 牧民沾汉玺:牧民,治理百姓;沾,得到;汉玺,汉朝的玺印,象征权力。
  • 诏子有韦经:诏子,教导子孙;韦经,指《尚书》中的《韦编三绝》,比喻经典。
  • 阻奉金銮对:阻,阻碍;奉,奉诏;金銮对,指皇帝的召见。
  • 虚埋石槨铭:虚埋,空留;石槨铭,石棺上的铭文,指留下的文字记录。
  • 遗范俨丹青:遗范,留下的典范;俨,宛如;丹青,指绘画,比喻形象生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公度(1089-1146),字师宪,号梅山,南宋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这首诗是为悼念林深父而作,林深父是惠州的一位有名望的官员,诗中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对其逝去的哀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林深父去世后所作,黄公度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林深父的敬仰和对其逝去的哀思,同时也反映了自己对仕途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林深父的悼念,展现了对其高尚品德和卓越成就的敬仰。诗中“吾道初彫丧”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道路受挫的感慨,而“名公竟典刑”则赞扬了林深父遵循典范的行为。后文通过对林深父治理百姓、教导子孙的描述,进一步凸显了其卓越的才能和高尚的品德。最后两句“登门人已往,遗范俨丹青”,则表达了诗人对林深父逝去的哀思,以及对其留下的典范的怀念。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林深父的悼念,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高尚品德的敬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吾道初彫丧”:诗人表达了自己道路初遭挫折的感慨。
  2. “名公竟典刑”:赞扬林深父遵循典范的行为。
  3. “牧民沾汉玺”:描述林深父治理百姓,得到了汉朝的玺印。
  4. “诏子有韦经”:赞扬林深父教导子孙有如韦编三绝的经典。
  5. “阻奉金銮对”:表达因阻碍未能奉诏入朝的遗憾。
  6. “虚埋石槨铭”:指林深父空留下石槨上的铭文。
  7. “登门人已往”:表达登门拜访的人已逝去的哀思。
  8. “遗范俨丹青”:表达对林深父留下的典范的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遗范俨丹青”中,将林深父留下的典范比喻为丹青画卷,形象生动。
  • 对仗:“牧民沾汉玺,诏子有韦经”中,通过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林深父的悼念,表达了对高尚品德和卓越成就的敬仰,以及对逝去的哀思和对留下的典范的怀念。

意象分析:

  • “汉玺”:象征权力和治理。
  • “韦经”:象征经典和教导。
  • “石槨铭”:象征留下的文字记录。
  • “丹青”:象征形象生动和典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吾道初彫丧”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哀思 C. 感慨 D. 愤怒
  2. “名公竟典刑”中的“典刑”指的是什么? A. 刑法 B. 典范 C. 刑罚 D. 典型
  3. “牧民沾汉玺”中的“汉玺”象征什么? A. 权力 B. 财富 C. 地位 D. 荣誉
  4. “遗范俨丹青”中的“丹青”比喻什么? A. 绘画 B. 形象 C. 典范 D. 文字

答案:1. C 2. B 3. A 4.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黄公度的其他悼亡诗,如《挽林和靖先生》等。
  • 其他宋代诗人的悼亡诗,如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等。

诗词对比:

  • 黄公度的这首诗与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在悼亡情感上有相似之处,但黄公度的诗更注重对逝者品德和成就的赞扬,而苏轼的诗则更注重对逝者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黄公度诗集》
  • 《中国古代悼亡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