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题阁下厅》

时间: 2025-01-26 06:15:07

静爱青苔院,深宜白鬓翁。

貌将松共瘦,心与竹俱空。

暖有低檐日,春多飏幕风。

平生闲境界,尽在五言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偶题阁下厅
静爱青苔院,深宜白鬓翁。
貌将松共瘦,心与竹俱空。
暖有低檐日,春多飏幕风。
平生闲境界,尽在五言中。

白话文翻译:

我静静地爱着那青苔覆盖的小院,深深觉得这里适合白发的老翁。面容与松树一样瘦削,心境与竹子一样空灵。温暖的阳光透过低矮的屋檐,春风轻轻吹拂着窗帘。我的一生所追求的闲适境界,都蕴含在这五言诗句之中。

注释:

  • 青苔:指长在石头或地面上的苔藓,象征宁静和自然。
  • 白鬓翁:指白发老人,代表着年长和智慧。
  • 貌将松共瘦:形容人的面容像松树一样瘦削,寓意清瘦和高洁。
  • 心与竹俱空:意指心境像竹子一样清空,表达一种淡然和超脱。
  • 低檐日:低矮的屋檐下的阳光,描绘出温暖宁静的环境。
  • 飏幕风:轻风吹动窗帘,展现出春日的气息。
  • 闲境界:闲适的生活境界,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态度。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青苔”、“白鬓翁”、“松”、“竹”等意象均源自中国传统文化,常用于表达隐逸和超然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官至右侍郎,因其诗作通俗易懂,富有社会现实主义精神而广受欢迎。他的作品题材广泛,既有咏物抒情,也有政治讽刺,代表作有《赋得古原草送别》、《长恨歌》等。

创作背景:

《偶题阁下厅》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值他在杭州任职期间,诗人常常在小院中静坐,享受自然的宁静与闲适,反映出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和个人心境的表达,展现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如青苔、松、竹等,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清幽生活的向往。开头的“静爱青苔院”直接点出诗人对环境的喜爱,从而引出后面的描述。诗中“低檐日”和“飏幕风”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春日的温暖和柔和,营造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氛围。结尾用“平生闲境界,尽在五言中”表明诗人对诗歌的热爱,诗中的每一句都蕴含着他对生活的感悟与理解,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深度与艺术的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静爱青苔院:诗人静静地喜爱这个青苔覆盖的小院,表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宁静的向往。
  2. 深宜白鬓翁:这个地方非常适合老年人生活,突出了环境的和谐。
  3. 貌将松共瘦:诗人用松树的瘦削来比喻自己的外貌,意在表达一种清瘦的高洁之感。
  4. 心与竹俱空:心境如竹子般空灵,展现出一种清净、淡泊的心态。
  5. 暖有低檐日:阳光透过低矮的屋檐洒入,给人以温暖的感觉,象征着内心的温暖与宁静。
  6. 春多飏幕风:春天的轻风吹动窗帘,描绘出一种轻松自在的生活情景。
  7. 平生闲境界,尽在五言中:诗人认为自己一生所追求的闲适境界,尽在这几句五言诗中,强调了诗歌的表达能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的外貌比作松树,心境比作竹子,增强了诗的形象性。
  • 对仗:如“貌将松共瘦,心与竹俱空”,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青苔、松、竹象征着自然与高洁,表达了诗人的生活理想。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作者追求内心宁静与超然物外的生活理想,体现了其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青苔: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生命的延续,暗示诗人渴望宁静的内心世界。
  2. 白鬓翁:代表老年人智慧与生活的淡泊,体现出对经历与时间的尊重。
  3. :象征坚韧与高洁,反映诗人对品格的追求。
  4. :象征清高与正直,代表诗人向往的精神境界。
  5. 春风:象征温暖与新生,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青苔”象征什么? A. 繁华
    B. 宁静
    C. 争斗

  2. 诗人将自己的外貌比作什么? A. 竹子
    B. 松树
    C. 青苔

  3. 诗中提到的“平生闲境界”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名利的追求
    B. 对生活的感悟
    C. 对财富的渴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 白居易《偶题阁下厅》李白《静夜思》:两首诗均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个人的心境与情感,但白居易更强调闲适与宁静,而李白则表达思乡之情,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