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社日》

时间: 2025-01-25 22:44:37

乍雨乍晴还乍雨,做寒做暖频频。

鹁鸪声里柘烟新。

轻雷塘外,烟雨一犁春。

社后社前春欲半,郊原绿得均匀。

漫劳耕事问农人。

绿蓑青笠,已是四年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乍雨乍晴还乍雨,做寒做暖频频。
鹁鸪声里柘烟新。
轻雷塘外,烟雨一犁春。
社后社前春欲半,郊原绿得均匀。
漫劳耕事问农人。
绿蓑青笠,已是四年亲。

白话文翻译:

时而下雨,时而放晴,天气变化频繁,时冷时暖。
在鹁鸪的鸣叫声中,柘树下的烟雾弥漫而新鲜。
轻雷在塘外响起,烟雨中春天犁耕了一遍。
社日之后,春天已经过了一半,郊外的田野绿得均匀。
我随意询问农人耕作的情况。
他们身穿着绿色的蓑衣,头戴青色的斗笠,已经和这片土地打了四年的交道。

注释:

  • :突然,时而。
  • 鹁鸪:一种鸟,常在春天鸣叫。
  • :柘树,常用于制作器具和乐器。
  • 烟雨:细雨和雾气。
  • 社日:古代农民祭社神的日子,通常在春天。
  • 绿蓑青笠:形容农人穿着的衣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魏元旷,现代诗人,以其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生活体验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反映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春天的社日,反映了农事繁忙的景象以及自然变化对农民生活的影响。诗中描绘了春天的气候变化和农人的勤劳,体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临江仙·社日》是魏元旷一首描写春天农事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多变天气和农人忙碌的生活,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农村图景。开头几句“乍雨乍晴还乍雨,做寒做暖频频”,通过反复的对比,突出了春天的变化无常,但也彰显了自然的生命力。鹁鸪的鸣叫声与新鲜的烟雾,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气氛,仿佛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

接下来的“轻雷塘外,烟雨一犁春”,则通过声音与视觉的结合,描绘了春雨滋润大地的场景,给人一种富饶的感觉。而“社后社前春欲半,郊原绿得均匀”则说明春天已经过去了一半,田野的绿意正浓,展现出农田的丰盈与希望。

最后两句“漫劳耕事问农人。绿蓑青笠,已是四年亲”,以农人的形象结束,表现了农人与土地之间的深厚感情。四年亲如故,体现了对土地的依恋与责任感。整首诗情景交融,字里行间透露出对春天的感悟与对农人辛勤付出的赞美,极具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乍雨乍晴还乍雨:描绘天气变化频繁。
  2. 做寒做暖频频:温度的变化影响农人生活。
  3. 鹁鸪声里柘烟新:春天的气息,生活的声音。
  4. 轻雷塘外,烟雨一犁春:描绘春雨滋润大地的美景。
  5. 社后社前春欲半:春天已经过去一半,暗示时光的流逝。
  6. 郊原绿得均匀:田野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7. 漫劳耕事问农人:闲聊中对农人生活的关心。
  8. 绿蓑青笠,已是四年亲:表现农人与土地的深厚情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乍雨乍晴”和“做寒做暖”,产生对比效果。
  • 拟人:通过声音和气象的描写,赋予自然以情感。
  • 比喻:春天被比作一位勤劳的农人,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写春天的气候变化、农人的辛勤劳作,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 :象征生命与希望,表明春天的到来。
  • 鹁鸪:代表春天的声音,生机与活力。
  • 绿蓑青笠:农人的形象,象征勤劳和与土地的亲密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鸟是哪种?
    A) 麻雀
    B) 鹁鸪
    C) 燕子

  2. “绿蓑青笠”形容的是谁的衣着?
    A) 诗人
    B) 农人
    C) 渔夫

  3. 诗中描绘的气候特点是什么?
    A) 一直下雨
    B) 乍雨乍晴
    C) 一直晴天

答案

  1. B) 鹁鸪
  2. B) 农人
  3. B) 乍雨乍晴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归园田居》:同样描绘田园生活,但更侧重于隐逸与宁静的追求。
  • 《春望》: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国家动荡的对比,情感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可参考其中的田园诗。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对古诗词的解析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