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曲 其四》

时间: 2025-01-26 02:56:51

巨灵诚不仁,太华擘为两。

可怜首阳山,不得接秦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合欢曲 其四
作者: 屈大均 〔明代〕
巨灵诚不仁,太华擘为两。可怜首阳山,不得接秦壤。

白话文翻译:

巨灵(指大山)确实无情,太华山被劈成两半。可怜首阳山,无法与秦的土地相连。

注释:

字词注释:

  • 巨灵:指巨大的山脉,常用于形容山的雄伟和不可侵犯。
  • 诚不仁:确实是无情的,形容自然的无情。
  • 太华:太华山,位于今陕西省,是一座著名的山脉。
  • 擘为两:被劈开成两半,形容山脉的切割。
  • 首阳山:山名,位于今陕西省,是古代传说中隐士的栖息之地。
  • 不得接秦壤:无法与秦国的土地相连,表达了一种地理上的隔绝感。

典故解析:

  • 太华首阳山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山脉,它们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文化象征意义。太华山是道教圣地,而首阳山则与隐士文化联系紧密,常被视为理想的隐居之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屈大均(1561-1633),字宗江,号澄怀,明末诗人、散文家,崇尚自然,追求自由。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山水,情感真挚,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借山水描绘表现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人世的无奈,反映了个人的隐忧与社会的动荡。

诗歌鉴赏:

《合欢曲 其四》通过描绘山脉的雄伟与无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开头“巨灵诚不仁”一句,直接点明了自然的无情,似乎在批判天地间的不公。接着提到“太华擘为两”,通过形象的比喻,展示出自然力量的巨大与摧毁,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凉。最后一联“可怜首阳山,不得接秦壤”,不仅表现了首阳山的孤独与无助,也暗示了人与自然、人与土地之间的割裂感。

整首诗运用了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蕴含着深厚的感情。诗人显然对自己所处的时代感到不满,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形成强烈对比,体现出一种深沉的孤独感与惆怅。通过对山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渴望能与自然融为一体,逃离尘世的纷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巨灵诚不仁:巨灵象征着自然,诗人对这种无情的自然表示一种悲叹。
  • 太华擘为两:描述山脉被切割,传达了自然的力量和对人类的冷漠。
  • 可怜首阳山:首阳山的孤独与无奈,体现了诗人对隐士理想的向往。
  • 不得接秦壤:强调地理的隔绝,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脉比作无情的巨灵,增强了感情色彩。
  • 对仗:如“擘为两”和“不得接”,形成了节奏感与对比效果,提升了语言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一种对无情自然的感慨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现实的不满。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巨灵:象征自然的无情,表现出大自然的威力。
  • 太华山:代表着崇高与伟大,也暗示着人类对自然的敬畏。
  • 首阳山:隐士理想的象征,代表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太华”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四川
    • B) 陕西
    • C) 山西
  2. “巨灵诚不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自然的赞美
    • B) 对自然的无奈与批判
    • C) 对人类的赞美
  3. “不得接秦壤”的意思是?

    • A) 与秦国的土地相连
    • B) 与秦国的土地隔绝
    • C) 与秦国的文化联系

答案:

  1. B) 陕西
  2. B) 对自然的无奈与批判
  3. B) 与秦国的土地隔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屈大均的《合欢曲 其四》与李白的《庐山谣》在描绘自然景观时都有一种对自然的崇敬与对人世的思考,但屈大均的诗更倾向于表达个人的孤独与无奈,而李白的诗则显得更为豪放,体现了对自由的追求。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屈大均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