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洲》

时间: 2025-01-27 03:37:17

涉水逾山窜草莱,乱离怀抱几时开?

元家运变黄河徙,汉土兵兴赤帜来。

夜寂堠亭烽火盛,月明江舰角声哀。

风沙满目乡关异,日暮愁登江上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涉水逾山窜草莱,乱离怀抱几时开?元家运变黄河徙,汉土兵兴赤帜来。夜寂堠亭烽火盛,月明江舰角声哀。风沙满目乡关异,日暮愁登江上台。

白话文翻译:

我涉水而过山岭,逃避在草丛中,不知道何时才能摆脱这离乱的怀抱?元朝的运势变迁,黄河的水流也随之改变,汉土的战火又再度兴起,红旗飘扬。夜色宁静,烽火台上却燃起熊熊火焰,月光明亮,江上的船只传来悲伤的号角声。风沙满眼,故乡的模样变得陌生,黄昏时分,我愁苦地登上江边的台阶。

注释:

  • 涉水:指渡水、过河。
  • 逾山:越过山岭。
  • 窜草莱:躲藏在草丛中。
  • 元家:指元朝,元代的统治者。
  • 运变:指政权更迭、运势变化。
  • 黄河徙:黄河的水流改变。
  • 赤帜:红色的旗帜,象征战争。
  • 烽火盛:指烽火台上光明的火焰,象征战争的激烈。
  • 江舰:江上的舰船。
  • 角声:号角声,传递消息或号召,常与战争相关。
  • 风沙满目:风沙遮蔽视线,形容环境的恶劣。
  • 乡关:故乡,故土。
  • 日暮:黄昏时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程从龙,元代诗人,生平较少记载,以其诗词风格清新脱俗著称,常表达对国家动荡、个人遭遇的感慨。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元代动乱时期,作者目睹国家的衰败与战乱,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乱世的无奈。

诗歌鉴赏:

《双洲》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个人情怀的诗作。程从龙通过描写个人在乱世中的遭遇,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动荡不安。诗的开头“涉水逾山窜草莱”便展现了诗人逃避战乱的艰难,接着“乱离怀抱几时开”则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安宁生活的渴望与无奈。元代的历史背景,尤其是元朝统治下的民族冲突,使得这首诗更显沉重。

在夜深人静之际,烽火台上火光闪烁,月下江舰的号角声悲凉,增添了诗的悲剧色彩。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出内心的孤独与忧伤。最后两句“风沙满目乡关异,日暮愁登江上台”以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意象,生动描绘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在夕阳西下时的愁苦心情。整首诗在悲伤的基调中,又隐含着对未来的希望与期待,表现了作者复杂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涉水、逾山,表现了诗人艰难的逃避过程。
  • 第二句:表达了对安宁生活的渴望和焦虑。
  • 第三句:提到元朝的变迁,历史的沉重感。
  • 第四句:战火再起,汉土的悲惨景象。
  • 第五句:夜中的烽火,象征着战争的紧迫与不安。
  • 第六句:月光下的悲哀,强调了孤独感。
  • 第七句:风沙遮眼,象征着故乡的陌生与不安。
  • 第八句:日暮时分的愁苦,展示了诗人的心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烽火盛”,将烽火比作战争的象征。
  • 对仗:前后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如“月明江舰角声哀”,将月光、江舰与哀伤结合,提升了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个人的经历,表达了对乱世的愤慨与无奈,对故乡的思念与渴望,展现了一个游子在动荡年代的孤独和悲伤。

意象分析:

  • 水与山:象征着艰难的逃避与人生的曲折。
  • 烽火:代表战争的残酷与历史的变迁。
  • 月与角声:传达孤独和思乡之情。
  • 风沙:象征环境的恶劣与故乡的遥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元家运变”指的是哪一历史时期?

    • A. 汉代
    • B. 唐代
    • C. 元代
    • D. 明代
  2. “夜寂堠亭烽火盛”中的“烽火”象征着什么?

    • A. 安宁
    • B. 战争
    • C. 和平
    • D. 幸福
  3. “风沙满目乡关异”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怀念
    • C. 无奈
    • D. 嫉妒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现了对国家动乱的忧虑与对故乡的思念,但在情感中更多地体现了对未来的希望。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则在历史的背景下表现出对过往繁华的追忆,情感更加豪放。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元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