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觐谢恩诗三首 其三》
时间: 2025-01-11 14:18: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庭燎摇光双凤阙,
布衣直上九重天。
方逢海澨朝宗日,
正是番蛮入贡年。
万国讴歌归圣化,
群黎鼓舞乐乾元。
草茅贱士观光处,
朝退从容漫著鞭。
白话文翻译:
庭院的灯火摇曳,照耀着双凤的宫阙,
身穿布衣的人直上九重天。
正逢海上的大潮,朝廷举行朝宗的日子,
正是外族进贡的年份。
万国歌颂归于圣明的化育,
百姓们欢舞鼓乐,乐享太平盛世。
草野的贱士也能在这里观光,
朝廷退朝后,悠然自得地驱马而来。
注释:
- 庭燎:庭院中的火光。
- 双凤阙:指双凤装饰的宫阙,这里象征皇宫或朝廷。
- 布衣:指平民,普通百姓。
- 九重天:古代神话中天的层次,象征高处或尊贵的地位。
- 海澨:指海边的潮水,暗示盛大的场合。
- 番蛮:外族、少数民族,指进贡的国家。
- 圣化:指圣明的治理。
- 乾元:象征太平盛世。
- 草茅贱士:指地位低微的普通人。
- 著鞭:指轻松自在地骑马。
典故解析:
- 朝宗:指朝会,是古代皇帝接见各国使节的盛大仪式。
- 万国归宗:暗指各国归顺于中央王朝,象征着国家的强盛与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梁继灏,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对国家和民族的关怀,擅长描绘盛大场面和表达对太平盛世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明代,正值国家强盛、对外开放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朝廷接见外族使节的场景,表现出对国家繁荣昌盛的赞美以及对百姓安乐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意象和豪迈的气势,描绘了一个国家盛典的景象,展现了国家强盛、民族团结的局面。诗中的“庭燎摇光双凤阙”开篇即带出一种华丽的氛围,双凤阙的描写象征着皇权的威严与光辉。接下来的“布衣直上九重天”,不仅表达了普通百姓在太平盛世中的自豪感,也暗示了皇权与民众之间的和谐关系。
“方逢海澨朝宗日”则引出一年一度的朝贡盛典,体现了国家对外的开放态度。诗中“万国讴歌归圣化”传达出外族对明朝的认可与归顺,体现了皇权的威望和治理的成效。而“群黎鼓舞乐乾元”则描绘了百姓安乐的生活状态,展现出国家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理想境界。
最后两句“草茅贱士观光处,朝退从容漫著鞭”则透露出诗人对普通百姓的关怀,强调了人人都能参与盛典的幸福感,以及对未来充满希望的轻松态度,整首诗在豪迈之中又蕴含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通过灯火与宫阙描绘出朝廷的辉煌。
- 第二联强调普通人也能在盛世中享受荣耀。
- 第三联与第四联结合,展现了朝贡的盛大场面,外族的归顺。
- 第五联与第六联描绘百姓的欢愉,乐享太平。
- 第七联与第八联则表达了普通人亦参与其中的对比,展现了和谐的社会气氛。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万国讴歌归圣化,群黎鼓舞乐乾元”对称工整。
- 比喻:如“九重天”象征地位的尊崇。
- 排比:通过多个短语的排列,增强了诗的气势。
-
主题思想:诗歌传达了对国家繁荣、人民安乐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许。
意象分析:
- 庭燎:象征着温暖与光明,象征着国家的繁荣。
- 双凤阙:代表着皇权的尊贵与威严。
- 布衣:象征平民,代表了国家的根基。
- 万国:象征着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共存。
- 草茅贱士:象征普通百姓,强调人人平等的和谐社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庭燎摇光双凤阙”中的“双凤阙”象征什么?
A. 普通人的生活
B. 皇权的威严
C. 外族的归顺 -
“草茅贱士观光处”中“贱士”指的是怎样的人?
A. 高官
B. 平民百姓
C. 外族使者 -
诗歌主要描绘了哪个场景?
A. 战争
B. 朝贡盛典
C. 农田耕作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作品,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 《滕王阁序》:王勃的名作,展现了壮丽的景色与豪情。
诗词对比:
- 比较《朝觐谢恩诗三首》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在诗风上各有千秋,前者强调国家的繁荣与百姓的安乐,后者则更注重个人的豪情与对酒当歌的洒脱。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汇集明代诗人的代表作。
- 《古诗词鉴赏指南》:详细介绍古诗词的鉴赏方法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