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吟太息问皇天,
神通由来也已偏。
一名国士皆贫病,
但是裨兵总有钱。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的意思是:我长叹吟唱,向上天询问,为什么我的神通和才华总是被偏见所束缚。那些真正的国士都是贫病交加,然而那些辅助军队的士兵却总是富有。
注释:
字词注释:
- 长吟:长时间地吟唱。
- 太息:叹息,表示对现状的不满。
- 皇天:指上天,古人认为上天是掌控一切的。
- 神通:指人所具备的才能或智慧。
- 国士:指有才德的人士,通常是国家的栋梁。
- 裨兵:指辅助的士兵,这里暗指那些与权力相关的低级军人或士兵。
- 偏:偏见,指对某些人或事的不公正看法。
典故解析:
- 国士:古代对有才德之士的称呼,常常用来形容那些在国家有贡献的人物,如屈原、李白等。
- 裨兵:古代军事中用于辅助主力的部队,往往不被重视,但诗中暗含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液,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其诗作著称。范液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现象,常以独特的视角反映社会的矛盾和不公。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诗人面临个人困境或社会压迫时所作,表达了对自己才能被忽视与社会不公的感慨。唐代虽为盛世,但士人之间的竞争以及社会对人才的不平等待遇,给许多有志之士带来了困扰和无奈。
诗歌鉴赏:
《自咏》一诗通过长吟和叹息的方式,深刻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诗的开头“长吟太息问皇天”,以一种悲凉的基调开启,诗人似乎在向上天控诉命运的不公,表达了自己对于社会现状的不满与疑惑。紧接着“神通由来也已偏”,传达出一种对自己才华被忽视的失落感,似乎在质问为何自己的才能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
而后两句“一名国士皆贫病,但是裨兵总有钱”,形成鲜明对比。诗人通过对国士与裨兵的描绘,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贫富不均和对真正有才之士的冷落。国士的贫病与裨兵的富裕形成强烈反差,使人感到深深的无奈与悲哀。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叹,也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剖析,反映了唐代士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个人的愤懑,也有对社会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长吟太息问皇天:诗人通过吟唱和叹息向上天发问,暗示对命运的无奈。
- 神通由来也已偏:表达对自己才能被忽视的失落,说明自己的努力未得到应有的认可。
- 一名国士皆贫病:指出真正有才德之士的艰辛,反映社会对人才的冷落。
- 但是裨兵总有钱:通过对比,揭示社会的不公,指责那些无才之士却能获得财富与地位。
修辞手法:
- 对比:国士与裨兵的对比,突显社会的贫富差距。
- 反问:向皇天的提问,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个人情感的抒发,反映了对社会不公的深刻思考,表达对真正有才之士的关怀与对社会现象的不满,揭示了唐代士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皇天:象征命运与公正。
- 国士:象征真正的人才与理想。
- 裨兵:象征社会的庸俗与财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国士”指的是? A. 士兵
B. 有才德的人
C. 富翁
答案:B -
诗人对什么感到无奈? A. 自己的才能
B. 社会的财富
C. 自己的家庭
答案:A -
“长吟太息”的情感表现了什么? A. 高兴
B. 无奈与失落
C. 愤怒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 李白《将进酒》: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豪情。
诗词对比:
- 范液《自咏》与杜甫《兵车行》:两首诗都反映了社会的不公与个人的无奈,但范液更集中于个人才华的被忽视,而杜甫则更广泛地关注战争对百姓生活的影响。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