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时间: 2024-09-19 21:45:26

自结床头尘尾,角巾坐枕孤松。

片云承日过山东。

起听荷叶雨,行受芷花风。

无客同羹莼菜,有人为剥莲蓬。

东墙年少未从容。

何因知我意,吹笛月明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
自结床头尘尾,角巾坐枕孤松。
片云承日过山东。
起听荷叶雨,行受芷花风。
无客同羹莼菜,有人为剥莲蓬。
东墙年少未从容。
何因知我意,吹笛月明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在床头自我打理,角巾下坐在孤松旁。片片白云在阳光的照耀下飘过山东。我起身听荷叶上的雨声,走出去感受芷花的清风。没有客人一同分享羹汤和莼菜,却有人在剥莲蓬。东墙那边,我年少时的心境尚未从容自若。为何你能理解我的心意,在这明月之下吹笛?

注释:

  • 尘尾:指生活中的琐事和杂念。
  • 角巾:古代士人用的头巾,象征文人雅士的气质。
  • 莼菜:一种水生植物,常被用来做羹,寓意清淡的生活。
  • 芷花:一种香草,象征清新、洁净。
  • 东墙:诗中提到的地方,可能指代作者的家园或过往的回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彭元逊(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注重表达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创作背景:

《临江仙》写作于宋代,作者可能身处一个宁静而清淡的环境中,反映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诗歌鉴赏:

这首《临江仙》是彭元逊的代表作之一,整首诗意境悠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开篇以“自结床头尘尾”引入,描绘了一个人独处的情景,既有生活的琐碎,又体现出一种在尘世中修身养性的追求。接着“片云承日过山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白云的飘动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诗中“起听荷叶雨,行受芷花风”,通过听觉与触觉的结合,令人感受到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接下来“无客同羹莼菜”,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友人的渴望,而“有人为剥莲蓬”则暗示着生活中依然有温暖的陪伴。

“东墙年少未从容”一句,反映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年少时的轻松与无忧似乎已不复存在,带有一丝惆怅之感。最后“何因知我意,吹笛月明中”,诗人对理解自己内心的人充满期待,反映出一种渴望沟通与情感交流的心态。

整首诗在描写自然美景的同时,深刻揭示了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哲学思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自结床头尘尾:描绘了诗人自我打理生活的情景,暗示一种清静的生活态度。
  2. 角巾坐枕孤松:强调了诗人的孤独与清高,孤松象征着坚定与不屈。
  3. 片云承日过山东:自然景象的描写,表现了时间的流逝。
  4. 起听荷叶雨,行受芷花风:细腻的感官体验,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敏感。
  5. 无客同羹莼菜,有人为剥莲蓬:反映出孤独与温暖的对比。
  6. 东墙年少未从容:对过去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思考。
  7. 何因知我意,吹笛月明中:诗人对理解者的渴望,表达了情感的孤独。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无客同羹莼菜,有人为剥莲蓬”,形成对比。
  • 比喻:孤松象征诗人的清高与孤独。
  • 拟人:片云与雨声的描写,赋予自然以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生活的感悟,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理解的渴望,展现了内心的清幽和淡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床头尘尾:象征日常生活的琐碎与烦恼。
  • 孤松:象征独立与清高的精神。
  • 荷叶雨:象征自然的宁静与清新。
  • 芷花风:传达了一种淡雅的生活情趣。
  • 莲蓬:寓意着生活中的温暖与陪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无客同羹莼菜”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孤独
    B. 欢乐
    C. 忧伤

  2. “东墙年少未从容”中的“年少”指的是什么? A. 童年
    B. 青春
    C. 老年

  3. 诗人通过“吹笛月明中”表达了什么? A. 对未来的希望
    B. 对孤独的接受
    C. 对情感的渴望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泊船瓜洲》 王安石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临江仙》都表达了对孤独的思考,但前者更侧重于对故乡的思念,而后者则多了一份对自然的欣赏与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鉴赏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