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招(和焕甫秋声。君有远游之兴,为首行路难以感之)》
时间: 2025-01-26 05:15: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人间无欠秋风处,偏到霜痕月杪。
风雨船篷,日夜风波未了。
忽潮生海立,又天阔江清欲晓。
孤迥幽深,激扬悲壮,浮沈浩渺。
行路古来难,貂裘敝匹马关山人老。
锦字未成,寒到君边书到否。
倚门回首,儿女灯前娭笑。
早斟酌万里封侯,镜迟霜照。
白话文翻译:
此诗描绘了作者对秋天和远游的感慨。人间哪里没有秋风的痕迹,偏偏在这霜降的时节,月亮已经快要消失。风雨中的船篷,经历了日夜的波涛仍未平息。忽然间潮水涌起,海面上显得高耸,而天空也变得辽阔,江水清澈,正欲迎接黎明。孤独而幽深的旅途,激发了悲壮的情感,浮沉之间让人感到无边无际的渺小。行路自古以来就很艰难,身披貂裘的我,骑着薄弱的马,关山阻隔,岁月已让人变老。锦字尚未写成,寒冷的秋风已吹到你那边,信件是否已送到?倚门回首,看到儿女在灯下嬉笑。早早地就想斟酌万里的封侯之事,镜子里的我在霜光中显得迟缓。
注释:
- 霜痕: 指霜降时节留下的痕迹。
- 杪: 月末,指月亮快要消失的时刻。
- 貂裘: 指华丽的衣服,象征富贵。
- 锦字: 指美好的文采或诗句。
- 倚门回首: 描绘一种回望的情景,表现思念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彭元逊,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出对人生旅途的感慨和对家庭的思念,风格沉郁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面临远游之际,面对秋天萧瑟的情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旅途艰难的感慨。
诗歌鉴赏:
《徵招》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诗,作者借助自然景象抒发内心的感受。诗中开篇便以“人间无欠秋风处,偏到霜痕月杪”引入,展现出秋天的萧瑟和凄凉。接着,通过“风雨船篷,日夜风波未了”表现出人生旅途的艰辛和不易,似乎暗示着诗人对远游的无奈与渴望。随着“忽潮生海立,又天阔江清欲晓”的描写,诗人笔触转向自然的壮丽,显示出对未来的期待。后半部分,则通过“行路古来难”表达了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的“倚门回首,儿女灯前娭笑”将情感再度拉回到家庭,体现了诗人对家庭温暖的渴望与思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理想的追求,也有对现实的无奈,是一首充满哲思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人间无欠秋风处: 表示秋天的普遍存在,暗示人生的无常。
- 偏到霜痕月杪: 霜降的时节,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风雨船篷,日夜风波未了: 描绘旅途中风雨的困扰,暗示人生的波折。
- 忽潮生海立,又天阔江清欲晓: 自然景象的变化,象征着希望的到来。
- 孤迥幽深,激扬悲壮,浮沉浩渺: 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激荡,反映人生的复杂。
- 行路古来难: 人生的艰辛历来如此。
- 貂裘敝匹马关山人老: 对比奢华与贫困,折射出岁月带来的无奈。
- 锦字未成,寒到君边书到否: 对理想未实现的叹息,以及对远方亲友的牵挂。
- 倚门回首,儿女灯前娭笑: 反映家庭的温暖和对儿女的思念。
- 早斟酌万里封侯,镜迟霜照: 对理想和现实的对比,表达对未来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 “霜痕月杪”比喻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孤迥幽深,激扬悲壮”,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思考,既有对理想的追求,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与对家庭的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风: 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霜: 代表着冷酷与现实,暗示人生的艰辛。
- 船篷: 代表着旅途的艰辛与不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霜痕”主要指什么? A. 秋天的风景
B. 冬天的寒冷
C. 春天的生机
D. 夏天的炎热 -
诗中“行路古来难”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人生艰辛的感慨
C. 对家庭的思念
D.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将进酒》与《徵招》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前者更多的是豪放与激昂,后者则是沉郁与细腻。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反映出诗人对生活不同侧面的理解。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