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 春闺》
时间: 2025-02-04 15:51: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苏幕遮 春闺
作者: 范邃 〔清代〕
鼠姑风,鸠妇雨。景物融怡,牵惹春情绪。
杨柳高楼人倚暮。飞尽棠梨,门掩斜阳树。
惜花残,嗔别苦。魂傍茶烟,轻共游丝舞。
墙外行人来又去。影动金铃,隔断娇莺语。
白话文翻译:
春风轻拂,细雨纷飞。景色温和惬意,勾起了春天的情愫。
在高楼旁的杨柳下,倚靠着黄昏的余晖。棠梨花瓣飞落殆尽,门前的斜阳透过树影。
惜花的心情残留,怨恨离别的苦楚。灵魂伴随着茶烟轻舞,仿佛与游丝一同飘荡。
墙外的行人来来往往,影子摇曳着金铃,隔绝了娇莺的低语。
注释:
字词注释:
- 鼠姑:指春天的风,像鼠一样轻盈。
- 鸠妇:指春雨,像鸠鸟一样细腻。
- 融怡:温和而愉快。
- 棠梨:棠梨花,象征春天的美丽。
- 嗔:怨恨,指因离别而生的苦楚。
- 茶烟:指茶的烟雾,象征着思念的氛围。
- 游丝:指春天的细丝,象征着轻盈和柔软。
- 金铃:指铃铛,象征着清脆的声音和灵动的影子。
典故解析:
- 春风与春雨:结合春天的气候,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情感的涌动。
- 杨柳:常用来象征离别与思念,古代文人多以杨柳抒发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邃(约1640年-约1710年),中国清代诗人,出身于士族,擅长词作,其作品多描写生活和自然景色,具有浓厚的抒情特色。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士人生活的背景下,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细腻感受,表达了内心的情感波动和对美好事物的眷恋。
诗歌鉴赏:
《苏幕遮 春闺》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露,展示了春天的温柔与诗人内心的愁苦。诗中使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鼠姑风”和“鸠妇雨”,将春天的气息与诗人的情感紧密结合,营造出一种温婉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随着杨柳高楼的意象出现,诗人把自己置身于黄昏的美景之中,既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又忍不住对花残的惜别之情。
后半部分,诗人通过“魂傍茶烟”的描写,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安。墙外行人的来去,象征着人生的无常和离别的痛苦。诗中以“影动金铃”结束,不仅描绘了生动的场景,还隐喻着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展现了在美好景象中潜藏的孤独感。这首诗以春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表达了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鼠姑风,鸠妇雨:描绘春天的风和雨,给人以轻柔的感觉,暗示春天的来临。
- 景物融怡,牵惹春情绪:春天的气候让人心情愉悦,同时又勾起了许多情感的思绪。
- 杨柳高楼人倚暮:描写诗人在黄昏时分倚靠在高楼旁的杨柳,感受春天的气息。
- 飞尽棠梨,门掩斜阳树:花瓣飘落,象征着事物的易逝,门前的树影也增添了一种静谧的氛围。
- 惜花残,嗔别苦:惜花之情表露出对美好事物不能长久的惋惜,同时也表达了离别的痛苦。
- 魂傍茶烟,轻共游丝舞:茶烟飘荡,仿佛灵魂在轻盈的游丝间舞动,表达了对往事的追忆。
- 墙外行人来又去:描绘墙外行人不断的来去,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流逝。
- 影动金铃,隔断娇莺语:影子摇曳,金铃声响,传达出一种隔绝的情感,暗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距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鼠姑风”比喻春风的轻盈。
- 拟人:如“魂傍茶烟”,让非生命的茶烟显得有灵性。
- 对仗:全诗有着严格的对仗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春天的景色与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离别的感慨,展现了清代士人特有的细腻情感与孤独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鼠姑风:象征春天的轻柔与温暖。
- 鸠妇雨:象征春雨的细腻与柔和。
- 杨柳:象征离别与思念。
- 棠梨:象征春天的美好与易逝。
- 茶烟:象征思念与回忆。
- 金铃:象征清脆的声音与灵动的影子,表达隔绝与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鼠姑风”指的是什么?
A. 秋风
B. 春风
C. 夏风
D. 冬风 -
“惜花残”中的“残”是什么意思?
A. 破碎
B. 余留
C. 完整
D. 消逝 -
诗中反复出现的意象是什么?
A. 月亮
B. 春风
C. 杨柳
D. 雨水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现了春天的美好与愁苦。
- 纳兰性德《木兰花令》:表达了离别与思念的情感。
诗词对比:
- 范邃《苏幕遮 春闺》与李白《静夜思》:两者都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传达个人情感,但《苏幕遮》更偏重于春天的细腻与愁苦,而《静夜思》则是对家乡的思念。
- 对比效果:展现了不同诗人对同一主题的不同诠释,丰富了读者对诗歌的理解。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解读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