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倦凭阑》

时间: 2025-04-28 04:00:00

倦凭阑,低拥髻,丰颊秀眉,犹是年时意。

昨夜西窗残梦里,一霎幽欢,不似人间世。

恨来迟,防醒易,梦里惊疑,何况醒时际。

凉月满窗人不寐,香印成灰,总作回肠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苏幕遮·倦凭阑
作者: 王国维 〔近代〕

倦凭阑,低拥髻,丰颊秀眉,犹是年时意。
昨夜西窗残梦里,一霎幽欢,不似人间世。
恨来迟,防醒易,梦里惊疑,何况醒时际。
凉月满窗人不寐,香印成灰,总作回肠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倦怠地倚靠在栏杆上,轻轻地整理着发髻,面颊丰腴,眉目清秀,依然带着年轻时的神韵。昨夜在西窗下的残梦中,经历了一瞬间的幽欢,然而这份快乐却与人世间的真实感受大相径庭。对这份情感的到来感到恨意,醒来容易防备,梦中惊醒后更加怀疑,更何况在清醒的时刻呢。凉月洒满窗前,我无法入睡,香烛的灰烬也让我心碎,满腹的愁肠只能化作字句。

注释

  • :疲倦、乏力。
  • :一种发髻,古代女子将头发盘成的样式。
  • 丰颊:指脸颊丰满。
  • 幽欢:指隐秘而微妙的欢愉。
  • 香印成灰:指香烛燃尽后留下的灰烬,象征着往事难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国维(1877-1927),字浩然,号静安,近代著名的诗人、学者和戏曲评论家。他在文艺和学术领域都有深厚的造诣,尤以对古典文学的研究和创新而闻名。

创作背景

《苏幕遮·倦凭阑》创作于王国维身处的一个时代,那个时代充满了动荡与变革,诗人常常在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现实之间徘徊,表现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诗歌鉴赏

《苏幕遮·倦凭阑》是一首极具情感深度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惋惜。词的开头以“倦凭阑”描绘了一种疲惫的状态,似乎词人在倚靠栏杆的瞬间,感受到对生活的无奈与迷茫。随着词句的推进,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勾勒出了一种温柔而又悲伤的氛围。美丽的容颜与内心的孤独形成强烈对比,反映出一种“虽美却愁”的复杂情感。

词中“昨夜西窗残梦里”的意象,营造了梦境与现实交织的氛围,梦中的欢愉短暂而虚幻,唤起了诗人对人世间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对爱与美好时光的渴望与失落。紧接着,诗人再次强调了梦与醒之间的悖论,表达了对即将醒来的恐惧与不安。

最后的“凉月满窗人不寐,香印成灰,总作回肠字”以极具画面感的描写,揭示了诗人对过往的追忆与无尽的思念。整首词情感真挚而细腻,展示了王国维深厚的文学造诣与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倦凭阑,低拥髻,丰颊秀眉,犹是年时意。
    描述了词人疲惫地倚靠在栏杆上,整理发髻,面容依旧年轻美丽,表现出对往昔的怀念。

  2. 昨夜西窗残梦里,一霎幽欢,不似人间世。
    词人回忆昨夜在梦中短暂的欢愉,然而这份欢乐与现实生活形成强烈对比,突显出梦的虚幻。

  3. 恨来迟,防醒易,梦里惊疑,何况醒时际。
    词人对梦中美好情感的到来感到惋惜,清醒后更是充满怀疑与不安。

  4. 凉月满窗人不寐,香印成灰,总作回肠字。
    描绘了凉月洒满窗前,无法入睡,香烛燃尽只剩灰烬,表达了对往事的追忆与愁肠的抒发。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香印成灰”比喻往事的消逝,形象而生动。
  • 拟人:将月亮与人的情感相联系,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整首词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青春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生活的失落感,反映了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奈,情感深邃而真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边界与隔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
  • 凉月:象征着清冷与孤独,反映了诗人对往事的思念。
  • 香印成灰:象征着美好事物的逝去与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词的作者是?
    A. 李白
    B. 王国维
    C. 杜甫
    D. 白居易

  2. “昨夜西窗残梦里”中“西窗”意指?
    A. 方向
    B. 窗户
    C. 白天
    D. 夜晚

  3. “凉月满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兴奋
    D.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 苏轼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贺铸

诗词对比

在王国维的《苏幕遮·倦凭阑》中,表现了对青春与爱情的惋惜,而苏轼的《水调歌头》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两者都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但情感基调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王国维诗词选》
  • 《近现代诗词鉴赏》
  • 《古典文学与现代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