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葵》
时间: 2025-01-26 23:42: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烹葵
作者: 白居易 〔唐代〕
昨卧不夕食,今起乃朝饥。
贫厨何所有,炊稻烹秋葵。
红粒香复软,绿英滑且肥。
饥来止于饱,饱后复何思。
忆昔荣遇日,迨今穷退时。
今亦不冻馁,昔亦无馀资。
口既不减食,身又不减衣。
抚心私自问,何者是荣衰。
勿学常人意,其间分是非。
白话文翻译:
昨夜没吃晚饭,今早醒来感到饥饿。
贫穷的厨房里有什么呢,只有煮稻米和秋葵。
红色的粒子香软可口,绿色的嫩芽滑脆且肥美。
饥饿的时候只想吃饱,吃饱后又有什么可思考的呢?
回忆昔日的荣华富贵,直到如今的穷困潦倒。
如今虽然不至于冻饿,以前也并无多余的资财。
嘴巴并没有减少食物,身体也没有减少衣服。
抚心自问,究竟什么才是荣华和衰败呢?
不要学习常人的看法,其中有许多是非。
注释:
- 昨卧不夕食: 昨天晚上没有吃晚饭。
- 今起乃朝饥: 今天早上起来就感到饥饿。
- 贫厨何所有: 贫穷的厨房里有什么可吃的呢?
- 炊稻烹秋葵: 煮米饭和做秋葵。
- 红粒香复软: 红色的谷粒香气扑鼻且柔软。
- 绿英滑且肥: 绿色的秋葵滑嫩且肥美。
- 忆昔荣遇日: 回忆过去荣华富贵的日子。
- 今亦不冻馁: 现在也不至于饥寒交迫。
- 抚心私自问: 抚摸心口,自问。
- 勿学常人意: 不要随大流,跟随常人的看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他以平易近人的语言、深刻的社会关怀和丰富的情感著称,作品涉及诗、词、赋等多种体裁,尤其以诗歌成就最为突出。
创作背景:
《烹葵》创作于白居易晚年,他经历了人生的荣华与衰落,身处贫困之中,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诗中通过简单的饮食描绘,传达出对物质与精神的思考,表现了作者对荣华富贵的淡然态度。
诗歌鉴赏:
《烹葵》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白居易用朴素的生活场景反映了人对物质与精神的追求和思考。诗中描绘了自己从饥饿到饱足的过程,展现了生活的艰辛与简单的快乐。通过对食物的描写,诗人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理解与接受。在经历了昔日的荣华后,如今的清贫实则让人思考何为真正的满足与幸福。诗中“抚心私自问,何者是荣衰”一语道出了人们对荣华富贵的追求与思考,体现了白居易对生活哲学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语言简练却富有深意,食物的描写不仅是对生活的真实写照,更是一种对人生哲理的反思。诗人通过简单的饮食,揭示了世事无常和人生的真谛,表达出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追求,让人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引发对自身处境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昨卧不夕食,今起乃朝饥: 反映了诗人生活的拮据,昨晚没有吃晚饭,今天早上饥饿的状态。
- 贫厨何所有,炊稻烹秋葵: 贫穷的厨房里没有其他食物,只能煮稻米和秋葵,体现出生活的简朴。
- 红粒香复软,绿英滑且肥: 描述食物的色香味,表现出即使在贫苦中,仍能享受生活的美好。
- 饥来止于饱,饱后复何思: 饥饿时只想吃饱,吃饱后却再无思虑,反映出生活的简单与直接。
- 忆昔荣遇日,迨今穷退时: 回忆过去的荣耀与财富,与现在的困窘形成鲜明对比。
- 今亦不冻馁,昔亦无馀资: 表达了现状虽不至于饥寒,但过去也没有多余的财富。
- 口既不减食,身又不减衣: 生活的基本保障没有减少,表现出一种知足的态度。
- 抚心私自问,何者是荣衰: 自问什么才是荣华与衰败,表现出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 勿学常人意,其间分是非: 不要随众,强调个人的思考与判断。
修辞手法:
- 比喻: 用“炊稻烹秋葵”比喻生活的简单。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 通过排比句式表达生活的不同状态,形成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表现了白居易对荣华富贵的淡然态度,强调了生活的真实与简单,同时也反映了个人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葵: 象征生活的朴素和真实,表现出对简单食物的珍惜。
- 红粒: 代表丰收与美好,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
- 饥饿与饱足: 反映了生活的起伏,象征着人们对生存状态的关注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白居易在《烹葵》中提到的食物有哪些?
- A. 稻米和秋葵
- B. 面条和白菜
- C. 鱼和肉
- D. 水果和甜点
-
诗中提到“抚心私自问,何者是荣衰”是什么意思?
- A. 生活的荣华与衰败
- B. 食物的好坏
- C. 金钱的多少
- D. 人际关系的深浅
答案:
- A. 稻米和秋葵
- A. 生活的荣华与衰败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兵车行》:同样反映了生活的艰辛与社会的苦难。
- 陶渊明的《饮酒》: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超脱。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烹葵》与李白《将进酒》:两者都涉及生活的哲理,但白居易更倾向于对生活现状的思考,而李白则更多展现豪情与对人生的放纵态度。
参考资料:
- 《白居易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