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 其二
看杀春山,翠眉何必长如许。
黛边烟雨。莫使人描取。
掩映高楼,花缺偏窥汝。
斑枝树。令栽无数。
遮尽芙蓉路。
白话文翻译:
看那春山的景色,翠绿的眉目何必长得如此美丽?
黛色的烟雨中,别让人去描绘这美丽的容颜。
掩映在高楼之间,花朵偏偏只窥视着你。
斑驳的树影,让我栽种无数。
遮住那通往芙蓉的道路。
注释:
- 翠眉:指女子的眉毛,形容其色彩鲜艳,常用来比喻美丽。
- 黛边:指黛色的边缘,形容女子的眼妆。
- 烟雨:指细雨如烟,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 掩映:遮挡和映衬的意思。
- 芙蓉路:指通往荷花的路,象征着美丽和纯洁。
典故解析:
- 春山:春天的山色,常用来比喻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 芙蓉:在中国文化中,荷花象征着纯洁、美丽,常被用作女子的比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屈大均,明代诗人,字仲穆,号履冰。其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当时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绘春山与女子的美丽,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
诗歌鉴赏:
《点绛唇 其二》是一首具有浓厚抒情意味的词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春山的美丽与女子的妩媚。首句“看杀春山”便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引入春天的景色,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接着,诗人用“翠眉”与“黛边烟雨”对女子的美丽进行形象化的比喻,展现出一种清新而又含蓄的美感。诗中提到“莫使人描取”,暗示着对美的保护和珍惜,不愿让他人轻易去描绘和占有。
随着诗意的发展,后两句“掩映高楼,花缺偏窥汝”则将视角转向女子与自然的关系,花朵与女子的美丽互为映衬,增强了诗的意象层次。最后“遮尽芙蓉路”则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表现出一种对理想爱情的渴望。
整首词作在语言上讲究音韵和谐,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情的深刻理解和对美的执着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看杀春山:开头以感叹的口吻,表达了对春山美景的欣赏。
- 翠眉何必长如许:质疑美丽是否需要过于夸张,强调自然的美丽。
- 黛边烟雨:描绘女子的眼妆与细雨的朦胧,增添了一种神秘感。
- 莫使人描取:反映出对美的保护之意,不愿被轻易占有。
- 掩映高楼:描写环境中花朵与女子的相互映衬。
- 花缺偏窥汝:花朵虽然美丽,却只在悄悄地欣赏女子。
- 斑枝树:提到树木的斑驳,象征着岁月的流逝。
- 令栽无数:暗示对美的渴求,愿意栽种无数花树。
- 遮尽芙蓉路:表达了对美的向往,追求理想的爱情。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翠眉”、“黛边”形容女子的美。
- 拟人:花朵和树木似乎具有人性,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词中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和人间美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爱情的渴望与追求,强调了珍惜美好事物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山:象征生机与希望,代表春天的美好。
- 翠眉与黛边:代表女子的美丽,象征青春与活力。
- 花朵:代表爱情与美丽,暗示着对理想的追求。
- 芙蓉:象征纯洁与高雅,强调理想的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翠眉”在诗中指代什么? A. 山水
B. 女子的眉毛
C. 花朵
D. 树木 -
“遮尽芙蓉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美的失望
B. 对理想爱情的渴望
C. 对春天的赞美
D. 对自然的追求 -
诗中提到的“黛边烟雨”有什么象征意义? A. 代表春天
B. 代表女子的美丽与朦胧
C. 代表男子的豪情
D. 代表自然的变化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屈大均的《点绛唇 其二》和李清照的《如梦令》都展现了对美丽的追求与珍惜。屈大均的作品更侧重于春山与女子之间的关系,而李清照则强调了对逝去爱情的怀念与哀愁。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