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柴伯通归衢梁》

时间: 2025-01-11 23:57:25

晚入荷华一叶香,羡君归兴满仙乡。

他年上国来须早,今夜中秋别太忙。

虽厌风波同客路,已怜松柏共秋霜。

东来传舍无多地,勤寄新诗莫我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柴伯通归衢梁
晚入荷华一叶香,
羡君归兴满仙乡。
他年上国来须早,
今夜中秋别太忙。
虽厌风波同客路,
已怜松柏共秋霜。
东来传舍无多地,
勤寄新诗莫我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
傍晚时分,随着一片荷叶的香气,我感到羡慕你归乡时的兴致满满,仿佛已到达了仙境。希望你明年回到京城时能早些而来,今夜中秋节的分别让我感到匆忙。虽然我厌倦了在客旅中的风波,但我依然心疼那松柏在秋霜中坚韧的样子。东边的客舍土地不多,希望你能勤快地寄送新诗给我,千万不要忘记我。

注释:

  • 荷华:荷花,指夏季盛开的荷花,象征着美好与芳香。
  • 仙乡:指神仙居住的地方,常用来形容美好的归处。
  • 上国:指京城或大明朝的首都,象征着繁华与荣华。
  • 风波:指旅途中的种种波折与不便。
  • 松柏:象征坚韧与不屈,常用作高洁品行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裳,字子仁,号梅溪,宋代诗人,擅长诗词,尤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创作于中秋节之际,诗人送别朋友柴伯通,表达对友人的祝福与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人生旅途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表达情感,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诗的开头以“晚入荷华一叶香”引入,描绘了中秋夜晚的宁静与美好,荷叶的香气象征着诗人对友人的羡慕与祝福。接下来,诗人以“羡君归兴满仙乡”表达对柴伯通回家兴致的羡慕,暗含了对自身处境的思考和对归属感的渴望。

“他年上国来须早”一句,流露出诗人对未来重聚的期待,显示出时间与距离带来的思念。而“今夜中秋别太忙”则表明了节日的匆忙与离别的无奈,增强了情感的层次感。接下来的两句“虽厌风波同客路,已怜松柏共秋霜”展示了诗人对旅途风波的厌倦,却又对松柏在秋霜中坚毅的态度产生了深深的怜惜,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诗歌更具深度。

最后两句“东来传舍无多地,勤寄新诗莫我忘”则是对友人的殷切期望,表达出诗人希望在友人归来时能分享诗歌的愿望,增强了友情的温暖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晚入荷华一叶香:傍晚时分,荷花的香气弥漫,这里不仅描绘了环境,也传达出一种闲适的氛围。
  2. 羡君归兴满仙乡:对友人归乡的羡慕,暗含对归属和理想生活的向往。
  3. 他年上国来须早:期待未来能再相聚,强调时间的珍贵。
  4. 今夜中秋别太忙:中秋节的离别显得匆忙,表达了对团圆的渴望。
  5. 虽厌风波同客路:旅途的不易让人厌烦,反映出诗人的疲惫心情。
  6. 已怜松柏共秋霜:松柏象征坚韧和不屈,诗人对其产生怜惜之情。
  7. 东来传舍无多地:对朋友的寄托,表达了空间的局限与情感的寄望。
  8. 勤寄新诗莫我忘:希望友人常寄新作,以此保持联系,显示出深厚的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归乡比作“仙乡”,增加了理想色彩。
  • 对仗:如“虽厌风波同客路,已怜松柏共秋霜”形成对比,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旅途的思考,展现了友情的珍贵与人生的无常。

意象分析:

  • 荷华:象征美好与清新,代表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仙乡:理想的归属,体现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松柏:象征坚韧与不屈,反映诗人对高洁品德的欣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荷华”代表什么?
    A. 荷叶 B. 荷花 C. 香气

  2. “羡君归兴满仙乡”中的“君”指的是谁?
    A. 诗人 B. 柴伯通 C. 朋友

  3. 诗中提到的“松柏”象征着什么?
    A. 美好 B. 坚韧 C. 旅途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但更侧重于孤独感与思乡情绪,而黄裳的《送柴伯通归衢梁》则通过对友人的祝福与期望,展现出更加温暖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黄裳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