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 久阴》
时间: 2025-04-28 23:20: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减字木兰花 久阴
春晴无几。断送一春今夏矣。
夏雨如春。藏着斜阳不见人。
湿云疑墨。鸠妇笼烟丝乱织。
西子含啼。萍叶横铺絮作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阴雨绵绵的夏季,春天的美好时光已然过去。夏天的雨水像春天的雨一样频繁,阳光隐蔽在云层之中,让人难以见到。湿漉漉的云层如墨一般,鸠鸟在烟雾缭绕中忙着编织巢穴。西子(西施)似乎也在为此而含泪,浮萍的叶子横铺在水面上,宛如绒絮浸泡在泥中。
注释:
- 春晴无几:春天晴朗的日子不多。
- 断送一春今夏矣:春天的时光已经结束,现在已经是夏天。
- 夏雨如春:夏天的雨水像春天一样频繁。
- 藏着斜阳不见人:阳光藏在云层中,难以看见。
- 湿云疑墨:湿润的云彩让人怀疑是墨水。
- 鸠妇笼烟丝乱织:鸠鸟在烟雾中忙碌地编织巢。
- 西子含啼:西施似乎含泪而哭。
- 萍叶横铺絮作泥:浮萍的叶子横在水面上,像棉絮一样浸在泥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徐釚(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往往描绘自然景观与人生感悟,具有较强的抒情性。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一个久阴的夏季,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象,传达了对失去春天的惆怅和对夏雨的无奈,反映了他内心的情感波动。
诗歌鉴赏:
这首《减字木兰花 久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阴雨绵绵的夏季,展现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惋惜和对夏季雨天的感慨。诗的开头,"春晴无几,断送一春今夏矣",直接点出春天的短暂与夏季的到来,营造出一种失落的氛围。接着,"夏雨如春"使人感受到夏季雨水的频繁,与春天的景象相呼应,但又透出一丝阴郁。
"藏着斜阳不见人"的意象,表现出阳光被阴云遮挡的无奈,进一步加深了诗中的忧郁情绪。"湿云疑墨"则将天色的沉重感具体化,仿佛天空被墨水染黑,给人一种压迫感。接下来的"鸠妇笼烟丝乱织",描绘了鸠鸟在烟雾中忙碌的景象,似乎在为生活的无奈而努力,象征着人们在困境中的挣扎。
最后一句"西子含啼,萍叶横铺絮作泥"引入了西施这一典故,西施的含泪形象与萍叶的漂浮形成鲜明对比,传递出一种深沉的情感。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具有很强的抒情特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晴无几:春天晴朗的日子屈指可数,暗示春天的短暂。
- 断送一春今夏矣:春天已经结束,夏天已然来临,表现了时间的流逝。
- 夏雨如春:夏天的雨水频繁,像春天一样,形成对比。
- 藏着斜阳不见人:阳光被遮蔽,令人感受到孤寂。
- 湿云疑墨:湿润的云彩像是墨水,增加了阴郁的氛围。
- 鸠妇笼烟丝乱织:鸠鸟的形象象征着生活的琐碎与艰辛。
- 西子含啼:西施含泪的意象赋予诗句更多情感深度。
- 萍叶横铺絮作泥:浮萍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无奈与沉重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湿云比喻成墨,增强了视觉效果和情感表达。
- 拟人:鸠妇的形象赋予了生活的态度,表现出一种无奈的努力。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紧凑,形成了对仗和韵律的美感。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夏季的阴雨天,表达了对春天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象征生机与希望,代表着美好的时光。
- 夏雨:象征着烦闷与无奈,反映出时间的流逝。
- 湿云:象征阴郁,传递出一种压抑的氛围。
- 鸠妇:象征着生活的琐碎与艰辛,表现出人们在困境中的挣扎。
- 西子:象征着美与哀愁,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 萍叶:象征漂泊与无奈,展现了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本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清代
- D. 明代
-
诗中提到的“西子”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王昭君
- B. 西施
- C. 貂蝉
- D. 甄氏
-
诗中“湿云疑墨”的意思是:
- A. 湿润的云彩像墨水一样黑
- B. 湿润的云彩很美
- C. 湿润的云彩让人感到温暖
- D. 湿润的云彩没有颜色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 温庭筠的《更漏子》
诗词对比:
-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徐釚的《减字木兰花 久阴》更加强调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李清照则更注重内心的细腻情感与对过往的追忆。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
- 《徐釚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