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览亭》

时间: 2025-01-10 22:21:19

壬子岁二月,亭成始宴宾。

扁题原用旧,轮奂喜更新。

远眺江逾碧,静观山自春。

亭边山更好,一洗簿书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超览亭
作者: 徐梦发 〔宋代〕

壬子岁二月,亭成始宴宾。
扁题原用旧,轮奂喜更新。
远眺江逾碧,静观山自春。
亭边山更好,一洗簿书尘。


白话文翻译:

在壬子年二月,亭子建成后首次设宴招待宾客。
匾额仍然沿用旧的,亭子的装饰焕然一新,让我倍感欢喜。
远望江水愈加碧绿,静静欣赏山景自有春意。
亭边的山景更为优美,洗净了我心中的尘埃。


注释:

字词注释:

  • 壬子:指的是中国传统的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此处指的是某个壬子年。
  • 扁题:指匾额上的题字。
  • 轮奂:指装饰、装潢,形容亭子的华丽更新。
  • 一洗簿书尘:意为洗去书卷上积累的尘埃,比喻心灵的净化。

典故解析:

  • 亭子在古代常作为文人雅士聚会、吟诗作对的场所,象征着闲适与雅趣。
  • “一洗簿书尘”可引申为诗人对尘世纷扰的超然态度,表示在自然之美中寻得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梦发,宋代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所知,主要以诗歌创作而闻名。其诗风清新、自然,常常描写山水景色,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徐梦发建造“超览亭”之时,一方面是为了招待宾客,另一方面也是表达其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书卷生活的一种反思和释怀。


诗歌鉴赏:

《超览亭》通过描绘亭子建成后的美好景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诗的开头以时间和地点为背景,给人一种时空的切换感,仿佛读者也置身于这个美丽的亭子之中。接着提到“扁题原用旧”,这不仅表现出对旧物的珍惜,也反映了作者对历史与传承的尊重。而“远眺江逾碧,静观山自春”,则是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眼中的江河与山峦,其色彩与气息皆生动鲜明。

最后一句“一洗簿书尘”更是点明了诗人内心的追求——在自然之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洗涤。通过对比亭边的山景,表达出更深层的理想与追求。整首诗不仅是对亭子及周围自然景色的描写,更是一种生命哲学的体现,告诫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也要学会停下脚步,欣赏身边的美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壬子岁二月,亭成始宴宾。”
    说明时间与事件,亭子在此时建成,并开始招待宾客,营造出一种欢快的氛围。

  2. “扁题原用旧,轮奂喜更新。”
    对比旧的匾额和新的亭子装饰,反映出一种对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欣赏。

  3. “远眺江逾碧,静观山自春。”
    通过视觉描绘,展示江水的碧绿和山的春意,突出自然的美。

  4. “亭边山更好,一洗簿书尘。”
    表达了在自然美景中获得心灵的净化,洗去生活中的烦恼与尘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远眺江逾碧,静观山自春”,形成了一种音韵的和谐。
  • 比喻:将内心的宁静比作洗净的书卷,表现出对生活的反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的赞美和内心世界的反思,强调在繁忙的生活中保持心灵的宁静与纯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文人雅士的聚集地,代表着文化和雅趣。
  • :象征流动与生命,寄托对自由与流畅生活的向往。
  • :象征稳重与永恒,表现出自然的伟大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壬子”指的是哪一年?

    • A) 一般年份
    • B) 特定的干支年份
    • C) 现代年份
  2. “一洗簿书尘”中的“簿书”指的是什么?

    • A) 书本的尘埃
    • B) 书卷生活的烦恼
    • C) 书籍的外观
  3. 诗中的亭子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

    • A) 休息
    • B) 宴客
    • C) 观景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赤壁赋》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赤壁赋》:同样描写自然景色,表现出文人对自然的感悟和哲学思考,但更注重历史的沉淀与感慨。
  • 《山居秋暝》:通过对山水的细腻描绘,展现出另一种宁静的心境,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