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筑南屋借功田家》
时间: 2025-02-04 15:31: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将筑南屋借功田家
作者:苏辙 〔宋代〕
先人敞庐寄西南,不归三纪今何堪。
卜营菟裘阅岁三,西成黍豆余石甔。
借功田家并钁杴,农事未起来不嫌。
并遣浮客从丁男,芒鞋秃巾短後衫。
杵声登登骇闾阎,期我一月久不厌。
我方穷困人所谙,有求不答心自甘。
一言见许不妄谈,饮汝信厚心怀惭。
晨炊暮饷增醯盐,归时不碍田与蚕。
白话文翻译
我的先人曾在西南方建房居住,如今已离开三十年,令人感到无奈。
我在这里安营扎寨,已经三年,虽然西边的田地长出了黍豆、余石,也算不错。
向农家借用一些工具和农田,虽然农活还未开始,也无所谓。
我让一些游荡的客人来帮忙,他们穿着芒鞋,头戴秃巾,身着短衫。
磨杵的声音在街坊间清晰可闻,盼望我在这里待上一月,久而不厌。
我如今困苦,正是人所熟悉的,有请求却不答应,心中自感甘心。
一言既出,绝不妄言,饮酒时对你的信任让我心中感到惭愧。
早晨炊饭,晚上做菜,增加一些醋和盐,归家时不妨碍田里与蚕。
注释
- 敞庐:宽敞的房屋,这里指先人的居所。
- 三纪:三十年。
- 菟裘:草席或草制的衣物,这里指简陋的生活。
- 钁杴:农具,钁是锄头,杴是耙子。
- 浮客:闲散的客人,指那些没有固定工作的流浪者。
- 登登:磨杵的声响。
- 饮汝信厚:喝酒时对你信任很深,表示对朋友的感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美,号晦庵,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是苏洵的次子,苏轼的兄长,以诗词、散文和议论文闻名,尤其在诗词方面继承了父亲的风格,其作品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社会的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苏辙晚年,他在经历政治困境和个人生活的困顿后,以平实的言辞表达了对传统家族和乡土的思念,同时也流露出对农田和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中表现出对先祖的怀念和对当下艰难生活的反思。
诗歌鉴赏
《将筑南屋借功田家》是一首充满乡土气息的诗作,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开头几句,诗人通过回忆先人的住处,抒发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传达出一种无奈与思乡之情。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在西南安营扎寨的生活,虽然条件简陋,但却不以为耻,反而乐在其中。
诗中反复提到的“农事”,不仅是对农耕生活的真实写照,更是表达了对自然、朴素生活的渴望与尊重。在最后几句,诗人提到与朋友相聚的情景,透出一丝温暖和人情的温度,虽然生活困顿,依然能够与朋友分享欢乐,展现出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语清淡而隽永,既有对生活的真实描绘,又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苏辙对农田和家庭的重视,表现了他对简朴生活的追求和对人际关系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先人敞庐寄西南:先祖在西南方建房居住,表达对先人的怀念。
- 不归三纪今何堪:三十年未归,令人感到无奈。
- 卜营菟裘阅岁三:在此安营扎寨,已三年,生活艰辛。
- 西成黍豆余石甔:虽然西边的田地长出了黍豆,生活有所依靠。
- 借功田家并钁杴:向农家借用工具,表示对农事的向往。
- 农事未起来不嫌:虽然农活未开始,也不介意。
- 并遣浮客从丁男:让闲散的客人来帮忙。
- 芒鞋秃巾短後衫:描述他们穿着朴素,生活简陋。
- 杵声登登骇闾阎:磨杵的声音在街坊间响起,增添了生活的气息。
- 期我一月久不厌:希望在这里待上一月,享受生活。
- 我方穷困人所谙:我如今困苦,正是人所熟悉的。
- 有求不答心自甘:有请求却不答应,心中自感甘心。
- 一言见许不妄谈:承诺一言,绝不妄言。
- 饮汝信厚心怀惭:与朋友相聚时感到愧疚。
- 晨炊暮饷增醯盐:日常生活中忙碌,增添一些调味品。
- 归时不碍田与蚕:回家时不妨碍田地与蚕的生长。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对比先人的富足与自己生活的艰辛,突出生活的变化。
- 拟人:磨杵的声音被赋予生命,生动地描绘出生活的氛围。
- 排比:通过排比的句式,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传统家庭价值的重视。尽管生活困苦,诗人依然保持乐观心态,珍视与朋友的情谊,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 先人:象征着传统和家族的延续。
- 西南:代表乡土情怀和对故乡的思念。
- 农田:象征着朴素的生活和自然的依赖。
- 磨杵声:代表生活的气息和人际关系的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苏辙的《将筑南屋借功田家》主要表达了哪种情感? A. 思乡情
B. 爱国情
C. 友情 -
诗中提到的“菟裘”指的是什么? A. 精致的衣物
B. 简陋的衣物
C. 奢华的装饰 -
诗的最后几句中提到的“晨炊暮饷”表达了什么? A. 忙碌的生活
B. 轻松的生活
C. 无所事事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田园乐》:王维的诗,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 《归园田居》:陶渊明的诗,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苏辙《将筑南屋借功田家》 vs 陶渊明《归园田居》
两者都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苏辙的诗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而陶渊明则更侧重于个人的内心宁静和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苏辙诗文集》
- 《田园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