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独酌三首》

时间: 2025-02-04 15:38:06

故国忘归懒问人,新居斫竹旋开门。

菊生墙下不知节,酒滴床头初满樽。

涨水骤来真有浪,浮云卷去自无根。

凡心漫作颍滨传,留与他年好事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独酌三首
作者:苏辙

故国忘归懒问人,新居斫竹旋开门。
菊生墙下不知节,酒滴床头初满樽。
涨水骤来真有浪,浮云卷去自无根。
凡心漫作颍滨传,留与他年好事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以及在新居中独自酌酒的情景。诗人懒于询问他人,对于故乡的归期已然忘却。新居刚刚搭建,门口的竹子被砍伐后才开门迎客。墙下的菊花生长,竟不知时节的变迁,酒壶旁初满的酒滴落在床头。涨水来势汹涌,真有波浪翻滚,浮云飘散无踪无影。诗人心中的凡俗之情,随意表述,只留待来年再与后辈分享美好时光。

注释

  • 故国:指诗人故乡。
  • 斫竹:砍伐竹子,表明新居刚建成。
  • :寓意长寿和节气,象征着秋天。
  • 涨水:指河水上涨。
  • 浮云:形容无根无影的事物。
  • 凡心:指世俗之心。
  • 颍滨:指颍河,象征着美好事物的传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苏轼的弟弟。苏辙在文学上追求清新、自然的风格,擅长诗、文、词,尤其以诗歌见长。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重阳节(九月九日),是诗人独自饮酒时的感悟。诗中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

诗歌鉴赏

《九日独酌三首》是一首表现孤独与思乡之情的诗作。诗人在重阳节这个传统的节日中,选择独自一人饮酒,显得格外孤寂。开篇即以“故国忘归懒问人”开场,直接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的缺失。接着,诗人描绘了新居的场景,斫竹开门,暗示着生活的变迁与新生,同时也隐含着对旧日时光的怀念。墙下的菊花象征着秋天的到来,而诗人却对时节的流逝感到无奈。随着酒滴的流落,诗人无意间流露出对生命无常的感悟。最后两句,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世俗的凡心结合,展现出一种对未来的无奈与期待,留给后代美好的事情。

这首诗构思精巧,情感深厚,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故国忘归懒问人:故乡的思念已然淡薄,懒于问询他人,表现出一种孤独与无奈。
  2. 新居斫竹旋开门:新家刚搭建,砍伐竹子作为门,象征新生活的开始。
  3. 菊生墙下不知节:墙下的菊花生长,却不知时节的变迁,寓意对生活无常的感慨。
  4. 酒滴床头初满樽:酒壶旁的酒滴落,暗示诗人正沉浸在饮酒的状态中。
  5. 涨水骤来真有浪:涨水来的汹涌,喻示生活的不可预测。
  6. 浮云卷去自无根:浮云无根,象征着人生的漂泊与无常。
  7. 凡心漫作颍滨传:诗人心中对世俗的执念,随意流露,表达对未来的希望。
  8. 留与他年好事孙:将美好的愿望留给后代,展现出一种传承的思想。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浮云”比喻人生的无根与漂泊。
  • 拟人:菊花不知节,赋予植物以人的智慧,增强表现力。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重阳节的孤独饮酒,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情感真挚,寓意深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故国:象征思念与归属。
  • :象征长寿与节气。
  • :象征生活的乐趣与孤独。
  • :象征生活的变化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在哪个节日独自饮酒?
    A. 春节
    B. 重阳节
    C. 中秋节

  2. 诗中提到的植物是什么?
    A. 玫瑰
    B. 菊花
    C. 梅花

  3.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是?
    A. 忘却
    B. 怀念
    C. 厌倦

答案

  1. B. 重阳节
  2. B. 菊花
  3. B. 怀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 《独酌对影成三人》(李白)

诗词对比

  • 《九日独酌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感,而后者则展现了兄弟间的情谊与思念。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苏轼与苏辙的诗词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