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
时间: 2025-01-27 03:49:38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喜雨
作者: 苏辙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历时书不雨,此法存春秋。我请诛旱魃,天公信闻不。魃去未出门,油云裹嵩丘。蒙蒙三日雨,入土如膏流。二麦返生意,百草萌芽抽。农夫但相贺,漫不知其由。魃来有巢穴,遗卵遍九州。一扫不能尽,余孽未遽休。安得风雨师,速遣雷霆搜。众魃诚已去,秋成傥无忧。
白话文翻译:
经过很长时间没有雨,这种情况延续了春秋两季。我请求天公驱赶干旱的魃,天公是否能听到我的呼唤?魃尚未出门,油云已经包裹住高山。经过三天的细雨,雨水入土如同膏液流淌。小麦重新焕发生机,百草开始萌芽抽枝。农夫们只知道互相庆贺,却不知道其因何而来。魃的巢穴遍布九州,留下的卵还未能清扫干净。如何才能找到风雨之师,快点派雷霆来搜寻?众魃确实已经离去,秋天的丰收便无忧。
注释:
- 旱魃:传说中的干旱之神,象征干旱的灾害。
- 蒙蒙:细雨纷飞的样子。
- 膏流:像膏药一样流动,形容雨水滋润土壤。
- 二麦:指小麦,代表丰收的希望。
- 余孽:残余的势力或隐患。
典故解析:
“魃”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干旱之神,常常被用来指代干旱和与之相关的自然灾害。诗中提到的“风雨师”是指能够带来雨水的神灵,与古代信仰中的风雨神有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涧滨,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他以诗文闻名,作品多表现忧国忧民的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自然灾害频发的背景下,反映了农民对雨水的渴望以及对干旱的无奈与抗争,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生计的关心和对自然灾害的控诉。
诗歌鉴赏:
《喜雨》是一首充满生机和希望的诗。诗人通过对干旱魃的描绘,反映了自然界的残酷和对雨水的渴望。开头部分描绘了长时间没有雨的情境,表现出一种无奈和焦虑。接着,诗人通过请求天公驱赶魃的呼唤,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雨水的渴望。雨水的到来,不仅让土地恢复生机,也使得农民们欢喜不已。诗中的“百草萌芽抽”体现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复苏。结尾部分,诗人表达了对未来丰收的期待,以及对自然力量的尊重。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传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与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历时书不雨:经过很长时间没有雨,暗示天气的干旱。
- 此法存春秋:这种干旱的情形持续了春秋两个季节。
- 我请诛旱魃:我请求天公来驱赶干旱的魃。
- 天公信闻不:天公是否能听到我的呼唤。
- 魃去未出门:魃尚未离开,人们仍在期盼着雨水。
- 油云裹嵩丘:油亮的云层遮盖了高山。
- 蒙蒙三日雨:细雨连绵三天,象征着期待的雨终于降临。
- 入土如膏流:雨水滋润土壤,仿佛膏药流淌。
- 二麦返生意:小麦重新焕发生机,预示丰收的希望。
- 百草萌芽抽:百草开始生长,展现了生命的力量。
- 农夫但相贺:农民们互相庆贺丰收,却不知其因。
- 魃来有巢穴:干旱之神魃在九州留下巢穴。
- 遗卵遍九州:干旱的后遗症遍布整个国家。
- 一扫不能尽:即使驱逐魃,残余的影响仍未消失。
- 余孽未遽休:未能完全扫清的后遗症。
- 安得风雨师:如何才能找到能够带来雨水的神灵?
- 速遣雷霆搜:希望雷霆能迅速派遣来寻找魃。
- 众魃诚已去:众多干旱之神确实已经离去。
- 秋成傥无忧:秋天的丰收便可以无忧无虑。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雨水比作膏药,形象地表现出雨水对土地的滋润作用。
- 拟人:将自然现象(如天公、魃)赋予人类的情感和意志,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使得诗句更加工整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渴望雨水的情感,展现了农民对丰收的期待和对自然灾害的无奈。诗人通过对干旱和雨水的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象征希望与生命的源泉。
- 麦:代表丰收和农民的生计。
- 魃:象征干旱与灾害的隐喻。
- 云:象征着天气变化与自然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列哪一项是诗中提到的自然现象? A. 火灾
B. 干旱
C. 雨水
D. 风暴 -
诗中“百草萌芽抽”所表达的意象是什么? A. 田地荒芜
B. 生命复苏
C. 风雨交加
D. 干旱无雨 -
“安得风雨师,速遣雷霆搜”中的“风雨师”指的是什么? A. 带来干旱的神灵
B. 带来雨水的神灵
C. 田地的守护神
D. 农夫的朋友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y 韩愈
- 《春望》 by 杜甫
诗词对比:
- 《喜雨》 vs. 《春望》
- 两首诗都表现了对自然环境变化的敏感和对农民生计的关心,但《春望》更多地反映了战乱带来的痛苦,而《喜雨》则是对自然恩赐的赞美。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解读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