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南极山
老兴少年同,寻芳二月中。
桃花红落雨,杨柳绿摇风。
泉连琴书润,云深榻几笼。
论心贪夜话,不觉晓鸣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群老年人与年轻人一起在南极山上度过二月的美好时光。他们在桃花雨中欣赏花瓣飘落,杨柳在微风中摇曳。山泉的水滋润着琴书,云雾深处的榻上几乎被遮蔽。在夜晚,他们聚在一起畅谈心事,直到不知不觉中听到了清晨的钟声。
注释:
- 老兴:指年长者的兴致。
- 寻芳:寻找花的美好,指春天游玩赏花。
- 桃花红:桃花盛开的颜色。
- 杨柳:指春天的杨柳,象征生机与活力。
- 泉连琴书润:泉水滋润着琴和书,象征文化与艺术的浸润。
- 云深榻:云雾缭绕的榻,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论心贪夜话:深夜畅谈心事,表达对友谊和交流的珍视。
- 晓鸣钟:清晨的钟声,提醒他们时间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裴应章,明代诗人,擅长写山水田园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情世故,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春天,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一同游山玩水、享受春光的情景,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惜。
诗歌鉴赏:
《宿南极山》是一首描绘春日游玩情景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友人的亲密关系。开头以“老兴少年同”引入,强调了不同年龄段的人在春日游玩的共鸣,反映出生活的和谐与美好。接着,通过“桃花红落雨,杨柳绿摇风”两句,生动展现了春天的景色,桃花在雨中纷纷飘落,杨柳则在风中轻轻摇曳,仿佛赋予了大自然以生命和情感。
中间部分“泉连琴书润”,通过泉水与琴书的结合,传达出文化与自然的交融,体现了诗人对艺术的热爱。“云深榻几笼”则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一种闲适与宁静。最后一句“论心贪夜话,不觉晓鸣钟”则点明了整首诗的主题,夜晚的畅谈不仅增进了友谊,也让人忘却时间的流逝,展现出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给人以温暖和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老兴少年同:不同年龄段的人共同享受春日的乐趣,象征和谐。
- 寻芳二月中:二月春暖花开,适合游玩赏花,体现春天的气息。
- 桃花红落雨:描绘桃花盛开和春雨,生动形象。
- 杨柳绿摇风:杨柳在微风中摇曳,象征春天的生机。
- 泉连琴书润:泉水滋润琴书,体现文化的浸润。
- 云深榻几笼:云雾缭绕,营造出幽静的氛围。
- 论心贪夜话:夜晚的畅谈,表现出深厚的友谊。
- 不觉晓鸣钟:时间的流逝,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泉水与琴书相结合,表现文化的滋养。
- 拟人:桃花与杨柳的描写赋予了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桃花红落雨,杨柳绿摇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日游玩场景,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人与人之间深厚的友情,传递出生活的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花:象征春天与美好。
- 杨柳:象征生机与活力。
- 泉水:象征清新与文化。
- 夜谈:象征友谊与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季节是什么?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
“桃花红落雨”描绘的意象是什么?
A. 秋天的落叶
B. 春天的花瓣
C. 冬天的雪花
D. 夏天的绿叶 -
诗中的“云深榻几笼”描绘了什么样的环境?
A. 热闹的市集
B. 幽静的山间
C. 繁华的街道
D. 荒凉的沙漠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
-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诗词对比:
- 《春晓》:同样描绘春天的美丽,但更加专注于清晨的宁静与自然的声音。
- 《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草原的景象表现离别的情感,展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词》
- 《山水田园诗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