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元夜》
时间: 2025-01-27 03:23: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离愁别恨何时了。总是萦怀抱。
故园回首路迢迢。况复春镫花月可怜宵。
玉阑倚遍衣寒透。听尽银壶漏。
个侬情绪有谁知。最怕碧纱人静夜深时。
白话文翻译:
离别的愁苦和恨意何时才能结束呢?总是萦绕在心头。
回首故乡的路途遥远,尤其是春天的灯火、花朵、明月更让人感到心疼的夜晚。
倚在玉栏上,衣衫寒透,听尽了银壶滴漏的声音。
我的情绪又有谁能理解呢?最怕在这静谧的夜晚,碧纱窗帘后,是人影寂寞。
注释:
- 离愁别恨:离别时的愁苦和怨恨。
- 萦怀抱:萦绕在心中。
- 故园:故乡。
- 迢迢:遥远的样子。
- 镫:灯。
- 玉阑:精致的栏杆,象征高雅。
- 银壶漏:指水滴声,象征时间的流逝。
- 碧纱:青绿色的纱,形容窗帘。
典故解析:
“春镫花月”意指春夜的美好,常用来描绘温柔的夜晚。此处通过对春夜的描写,表现诗人对故乡、对离愁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瑞清,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和人事,情感真挚,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元宵节前后,正值团圆之时,诗人因离乡在外,感受到浓烈的思乡之情,因此写下此作。
诗歌鉴赏:
《虞美人·元夜》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李瑞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离愁别恨的复杂心情。整首词的情感基调是忧伤而又柔美,诗人借助元宵节的美好意象,将思乡之情与节日的欢乐形成鲜明对比。词中“离愁别恨”开篇即设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无奈与惆怅。随着词句的深入,诗人细腻地描绘了春夜的场景,春灯、花月交织出一幅美丽的图景,却又让人倍感凄凉,正是“况复春镫花月可怜宵”的惆怅。此处的“玉阑”意象,既是对美景的描绘,也是对自己孤独的映衬。最后,诗人以“个侬情绪有谁知”收尾,表达了自己的孤独与无奈,深刻地传达了离愁的沉重与寂寞。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离愁别恨何时了”: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尽愁苦,询问何时才能结束。
- “总是萦怀抱”:感情的纠缠与不舍。
- “故园回首路迢迢”:回望故乡,感叹路途遥远。
- “况复春镫花月可怜宵”:春夜的美好与凄苦交织,渲染出节日的孤独感。
- “玉阑倚遍衣寒透”:在寒冷的夜晚,倚靠栏杆,感受孤独。
- “听尽银壶漏”:听着时间的流逝,沉浸在思念中。
- “个侬情绪有谁知”: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无人理解,孤独感加深。
- “最怕碧纱人静夜深时”:最怕夜深人静时的孤独,情感达到高潮。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银壶漏”比作时间的流逝,增加了时间的无情感。
- 对仗:如“春镫花月”,增强了诗的平衡感与美感。
- 拟人:赋予情感以人性,提升了情感的深度。
-
主题思想:整首诗主要围绕思乡、离愁与孤独展开,表现了人在特定时刻的情感挣扎,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
意象分析:
- 离愁:象征着对故乡的思念与离别的痛苦。
- 春镫花月:代表着美好、温柔的时光,暗含着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 玉阑:高雅的意象,象征着孤独与疏离。
- 银壶漏:象征时间的流逝,暗示着生命的无情与不可逆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春镫花月”主要表现了什么? A. 美好的景象
B. 凄凉的心情
C. 欢乐的节日
D. 以上皆是 -
“个侬情绪有谁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无奈与孤独
C. 愤怒
D. 平静
参考答案:
- D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秦观的《踏莎行》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李瑞清的《虞美人·元夜》在情感表达上更为内敛,李清照则更显直白与激烈。两者都表现了对离愁的深刻体验,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评论集》
- 《诗词鉴赏与分析》
- 《古诗词常识与技巧》